“半條被子”故事被改編成小戲。6月27日,當地送戲下鄉到沙洲村。
湖南省汝城縣文明鄉沙洲村,村外有一條河,名曰滁水﹔河上一座橋,名曰“望軍橋”。
滁水奔流,不舍晝夜,見証了一段廣為傳誦感動中國的故事﹔望軍橋則載起一段“半條被子”的軍民深情。
汝城縣沙洲村村民徐解秀生前閑暇時,就會到河邊村口張望。她在等3位當年的女紅軍,一直等到1991年,老人去世。
193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中央紅軍主力部隊突破國民黨第二道封鎖線后,途經汝城,在文明鄉進行了長征以來首次較長時間的休整。其中,中央紅軍總衛生部設在沙洲村。
3位女戰士在徐解秀家借宿了3天。4位女同志蓋著一塊爛棉絮和唯一一條行軍被。
3天后,3位女紅軍隨部隊出發。臨走時,她們要將被子留給徐解秀一家。徐解秀執意不要。一位女紅軍用剪刀把被子剪成兩半,留下半條給徐解秀,說等革命勝利了,會給她送一條被子來。
徐解秀的曾孫女向記者們講述“半條被子”故事
由於沒有留下姓名,或者三位女戰士在長征途中犧牲,至此,杳無音信。但徐解秀老人一直在村口等待。后來,條件好了后,當地政府在村口的渡口處修建了一座橋。
在汝城縣,像“半條被子”這樣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史料記載,當時十幾天的修整,汝城縣12萬人中,為紅軍挑擔、帶路、作掩護等擁軍的就有15000余人。
如今,徐解秀老人家中近300年的祖宅依舊矗立,青苔爬上了牆基,青磚已經斑駁,徐解秀老人家中也先后走出了5位革命軍人。
讓徐解秀老人子孫欣慰的是,在黨的領導下,沙洲村日子越來越紅火。至2018年底,沙洲村全面脫貧,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0年的4000多元,提高到去年的12000多元。
2019年3月,中央紅軍曾在此修整的汝城縣,也脫貧摘下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