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看起來簡單,分析起來復雜,做起來更不易。
比如,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基本法則之一。但劣,一定能迅速被淘汰嗎?還真不容易。這幾年,處理“僵尸企業”的經歷,就是一個証明。
問題,就是方向。
6月18日上午,全國政協常委會議小組會上,常委、委員們圍繞這個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什麼是“僵尸企業”?界定起來,真不容易。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調研發現,有一家農機具生產企業,本來市場很好,但因某政府職能部門要求排放達到國六標准,生產、經營嚴重受困,已到了破產邊緣。“作為一種特殊作業機械,全球都沒有這麼高的標准。其實,它的市場沒問題,但政策標准是否需要這麼高,這是需要深入探討的。”楊偉民說。
全國政協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齊同生則以煤電企業舉例說,一般工業企業需要30%資本金才能投產,煤電企業20%就可以,這也是煤電企業負債率比較高的一個原因。此外,煤電企業成本大頭是煤炭,而煤價市場化程度高、波動大,造成煤電企業利潤不穩定,常徘徊在盈虧之間。
這種狀態長期積累,就會讓某些煤電企業在個別年份出現資不抵債。“像超超臨界煤電機組這樣全球領先的制造企業,不會因負債率高就被劃為‘僵尸企業’吧?”齊同生反問道。
齊同生的疑問,實際指向了另一個關鍵問題:誰來界定“僵尸企業”?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曹培璽分析說,地方政府在處置“僵尸企業”時有一定的為難情緒,因為牽扯到職工安置等問題,但凡能拖一拖,就不會太積極。
國有企業處置子公司時,也有疑慮。“處置‘僵尸企業’,有些需要計提巨額減值准備金,這對當年集團利潤影響很大。國資委對國企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利潤率。而且,職工、管理層的工資、獎金,也與利潤挂鉤。”曹培璽說。
全國政協常委、長期在金融系統工作的胡曉煉提出,地方政府、企業不是界定“僵尸企業”的最佳主體,這個問題應該交給專業機構來做,比如債權人委員會等。
怎麼解這道難題?常委們也給出了具體建議。
“企業破產清算,讓市場盡快出清,必須走市場化、法治化道路。個別地方的上市公司都已經嚴重資不抵債,而且運營基本癱瘓、沒有多大價值了,但地方政府為了保殼,為了維護地方聲譽,還要注入資金,或者提供各種補貼和資源扶持。這樣的‘有形之手’,實際上已經干涉了‘無形之手’的自我調節功能,並不利於經濟長遠發展。”胡曉煉說。
這個話題,在昨天進行的小組會上,被反復提及。
全國政協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鄭建閩就提了四點具體建議。首先要分類處置。以國有“僵尸企業”為主,加強部門聯動,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對非國有“僵尸企業”,主要依靠市場機制實現重組、重整、破產、出清。第二,要完善處置配套政策。包括設立“僵尸企業”處置專項資金和破產管理人專項資金,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完善不動產過戶手續,加快研究制定減免重組過程中普遍涉及的契稅、印花稅及附加稅等政策。第三,簡化破產、工商注銷等程序。簡化破產案件審理模式,加強管理人隊伍建設﹔第四,合力整治逃廢債。依法對“僵尸企業”有關資金流向進行調查,建立懲戒制度,堅決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