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搖籃!“初心論壇”重溫紅色記憶

2019年06月19日18:43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原標題:大江東| 初心搖籃!“初心論壇”重溫紅色記憶

  6月18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辦的首屆“初心論壇”在上海開幕。正值全黨大范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之際,論壇的舉辦可以說恰逢其時。

1

  論壇開幕現場巨雲鵬攝

  中國共產黨史學會常務副會長龍新民、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謝春濤,兩位黨史大咖以及來自嘉興、吉安、遵義、延安、平山等黨史重要節點城市的嘉賓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共產黨的“初心”。

  且跟著大江東工作室一起聽聽,“初心”何為?

  在上海,初心“形神兼備”,請帶紅色記憶回家

  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自然避不開上海——中共初心的始發地。這一點,在論壇開幕的主旨報告中也明確提到了。

  “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思想建黨、組織建黨、制度建黨均在上海完成”,上海市政協主席董雲虎在報告中說,“28年革命歷程,黨中央機關設在上海長達12年。”

  28年之后,1949年5月30日的《人民日報》,由毛澤東主席修改審定的新華社社論《祝上海解放》在頭版刊發。文章筆調激昂,為上海解放歡呼的同時,也定義了上海這段獨特歷史。

  “上海的命運實際上是近代中國歷史的縮影。在一方面,帝國主義的冒險家們曾經把上海看成是自己的樂園,在上海制造了種種盜劫、屠殺、侮辱和愚弄中國人民的罪惡……在另一方面,上海又是近代中國的光明的搖籃。”

  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大本營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在很長時間裡它也是中國革命運動的指導中心,文章還提到,“雖然在反革命勢力以野蠻的白色恐怖迫使中國革命的主力由城市轉入鄉村以后,上海仍然是中國工人運動、革命文化運動和各民主階層愛國民主運動的主要堡壘之一。”

  對於上海來說,“愛國民主運動主要堡壘”的經歷,也為這座城市留下了豐富的歷史記憶。

  這裡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黨的一大、二大、四大先后在上海召開﹔第一份黨刊《共產黨》月刊、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第一部《中國共產黨黨章》等等。這裡迄今還有保存完好的早期革命遺跡440處,其中中央早期在上海的各類機關重要舊址24處。

2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的黨旗 巨雲鵬攝

  依靠這些歷史記憶,上海建成了34個紅色旅游基地,形成四大系列紅色旅游景點,五大主題經典景區,“下階段,還將繼續規劃設計開發紅色之旅專線游,城市紅色定向賽、閱讀紅色建筑等產品,積極鼓勵文創企業研發紅色紀念品、衍生品,讓大家把紅色記憶帶在身邊帶回家”,前不久的上海市政協專題座談會上,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長杭春芳說。

  紅色文化融入血脈,光榮歷史滲進生活,初心之於上海,可謂“形神兼備”。

  初心,是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實干才能興邦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論壇開幕,龍新民在主題報告的開頭,就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回望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故事,能更好領會其中深意。

  1921年7月,國內各地和旅日黨組織共派出13名代表,聚集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3人相繼走進上海法租界一座石庫門房,共產國際代表馬林首先致辭,接著,各地代表向大會報告本地區黨、團組織情況﹔而后連續三天會議,討論黨的綱領和決議﹔緊接著,由於會場遭到法租界巡捕搜查,代表們隻好分批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在一艘游船上開了最后一天的會。

  勢單力薄的十幾位書生,提出的構想卻是要進行社會革命——如今回看,有種別樣的悲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是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具有鮮明的實踐性”,龍新民說,1921年11月中央領導機構成立后,下發的第一份文件,就對黨、團組織的發展以及工人運動、宣傳出版等工作提出具體的計劃和要求。

3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的群體雕塑巨雲鵬攝

  而后,從推動工農革命運動的開展,到團結和帶領人民奪取全國政權,再到改革開放事業蓬勃興起,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奮斗出的每一個成功步伐,都是用實干說話。守初心與擔使命,相輔相成。

  在謝春濤看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尤能體現這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再說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養老雙軌制,有助於實現社會公平﹔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確保農民土地承包權、經營權、流轉權,農村建設用地也可以投放市場,對廣大農民有利﹔公車制度改革,省部級以下干部取消專車,減少特權和浪費,讓絕大多數人叫好。”謝春濤說。

  全面依法治國,司法改革穩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反腐敗壓倒態勢已經形成……

  實干興邦,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最好途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更有尊嚴,是我們永遠的初心”

  論壇上,關於初心,還有更多的聲音。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是政德之基。”

  在嘉興市委宣傳部長祝亞偉看來,堅守初心和恆心,必須用奉獻精神更好為人民服務,據他介紹,去年嘉興“社情民意大走訪”,一共收集了11多萬條次訴求,解決了10.7萬。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努力補齊在教育醫療、養老保險、社會保障、交通設施方面的短板,來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祝亞偉說。

  “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也是興業之本。”吉安市委宣傳部長劉蘭芳說,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方面的成功實踐,都是立足實際、積極探索、敢於創新得來的。

  “改革開放越是向縱深推進,新情況新問題就越層出不窮,要善於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劉蘭芳說。

  “學習長征精神,要深刻領會‘理想信念’是我們黨永遠的政治靈魂。”遵義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祝榮富細數,在紅一方面軍兩萬五千裡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沒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沒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撐,長征的勝利不可想象。”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延安精神的本質。”延安市委宣傳部長柯昌萬說,認真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更有尊嚴,是我們永遠的初心。”

  “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鄭重告誡全黨,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平山縣政協副主席劉哲敏清楚記得2013年習近平到西柏坡考察時的告誡,“60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李楓、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