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為年齡稍小未能首批加入少先隊“哭了鼻子”。他說,“記得入隊時心怦怦跳,很激動。不知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是一種榮譽。”
他上學當過“一道杠”、“二道杠”,他說,“‘一道杠’是一種責任,‘二道杠’就是更大的責任。”
他曾走進校園給加入少年先鋒隊的新隊員戴上紅領巾,同大家一起高唱少先隊隊歌,敬隊禮祝賀。
他,就是習近平,孩子們的“大朋友”。他時刻心系少年兒童的成長,多次在考察調研中“家訪”,深情關切孩子們的生活境遇,少年宮、災區安置點、革命老區、學校校園……留下了他與孩子們親密互動的暖心瞬間,一幕幕無一不在訴說著習近平對少年兒童那份沉甸甸關愛之情。
圖為2015年6月1日,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志存高遠 美麗的中國夢屬於你們
古往今來,凡有大作為者,無一不是自少年時代就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才是大德。
“少年兒童從小就要立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長大后做對祖國建設有用的人才。”2013年5月29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北京市少年宮同身著民族服裝的各族少先隊員和首都少年兒童代表1600多人一起參加“快樂童年 放飛希望”主題隊日活動,他以一個“大朋友”的名義,向全國廣大少年兒童祝賀節日。
“志向是人生的航標。一個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應該同祖國和人民聯系在一起,這是人們各種具體志向的底盤,也是人生的脊梁。”習近平在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對孩子們語重心長地殷切囑托,猶響耳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如何讓下一代圓夢中國,一直是習近平十分關心和重視的問題。圓夢中國,少年有責。習近平常說:“今天做祖國的好兒童,明天做祖國的建設者,美好的生活屬於你們,美麗的中國夢屬於你們。”
修身立德 爭當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小模范
一撇一捺人好寫,扎根向上做人難。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好人。
習近平為全國各族少年兒童指明了方向:“要從小學習做人。要做一個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識、有責任,要堅持品德為先。要學會做人的准則,就要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熱愛生活,懂得感恩,與人為善,明禮誠信,爭當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小模范。”
“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真正培育起來。”2014年5月,習近平來到海澱區民族小學參加“紅領巾相約中國夢——今天我入隊 爭當好隊員”主題隊日活動,他為一名新隊員戴上紅領巾。在新隊員進行入隊宣誓后,大隊輔導員領呼:“准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全體少先隊員齊聲回應:“時刻准備著!”習近平有感而發,少年兒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希望、我們偉大民族的希望,同學們讓今天播下的種子在將來有一個豐碩的收獲。
“同學們都要自覺加強道德養成,從小就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把國家、人民、民族裝在心中。”2016年9月9日,習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師生時諄諄叮囑。
銘記使命 將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要學習英雄人物、先進人物、美好事物,在學習中養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習近平對兒童的關懷,體現在和藹可親、毫無距離的交流中,也體現在諄諄教導、言傳身教,他常與革命老區的兒童親密互動,鼓勵他們用實際行動將血脈裡流淌著的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尺牘傳情,這些年孩子們通過寫信,向習近平表達感情。
2018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革命老區陝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給他們敬愛的習爺爺寫信匯報了學習革命歷史的體會和學校發展變化的情況,並表達了感恩奮進、早日成才的決心。習近平在回信中勉勵他們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精忠報國,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的孩子們寫下的這4個字,勾起了習近平的回憶。
“四五歲時媽媽買了小人書,給我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說‘刺字不疼啊?’媽媽說,雖然疼,但岳飛會始終銘記在心。我記到現在。精忠報國,是我一生的目標。”習近平對孩子們深情地說。
生長在革命家庭的習近平從小受革命觀念熏陶,中國共產黨人優良的紅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脈和靈魂。在紅色家風中成長,從人民中走來的習近平,以身作則,時刻不忘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美滿,“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脈脈真情 全社會都要關心和服務少年兒童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
在會見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之際,習近平寄語全國各族少年兒童時強調,我看到你們,就想到了我們民族的未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來要在你們手中實現,你們是未來的主力軍、生力軍。希望全國各族少年兒童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他對少年兒童的關心不僅體現在節日的祝福和陪伴上,他時刻將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挂在心間,不遺余力地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成長條件和環境。
習近平在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培養好少年兒童是一項戰略任務,事關長遠。各級黨委和政府、社會各界都要重視培育未來、創造未來的工作,關心愛護少年兒童,重視支持少先隊工作,為少年兒童辦實事,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每一位家長、每一個成年人都要為孩子們做出榜樣。
《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關於加強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意見》、《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一份份關於保障少年兒童生存和發展權益的文件陸續印發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廣闊的藍天。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今年正處於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習近平更是格外牽挂教育扶貧工作。
2016年9月,習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學校同師生代表座談時強調:“要推進教育精准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據統計,僅2018年中央財政就新增130億元,通過轉移支付重點用於中西部、貧困地區和農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等﹔同年新增教師特殊崗位計劃1萬名,重點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2018年到2020年將增加中央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資金70億元,專項用於“三區三州”的教育發展。
今年4月,習近平走進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小學同大家親切交談,詢問他們學習和生活情況。他說,“兩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義務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要保証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受教育,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他還叮囑學校和老師,既要當好老師,又要當好臨時家長,把學生教好、管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確保學生在學校學、住、吃都安全,讓家長們放心。
據悉,國家自2011年起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至去年上半年全國29個省1631個縣全面落實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貧困縣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惠及3700萬學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際遇。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中國少年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時代,“兩個一百年”的目標期待每位少年用青春年華奮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