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新時代 新動能 新發展”論壇在貴陽舉辦

2019年05月31日14:26  來源:人民網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人民網北京5月31日電 (記者 唐述權)5月26日,由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承辦,國泰數字政府研究院、中改大數據研究院協辦的“數字中國:新時代 新動能 新發展”論壇在貴陽舉行。貴州省副省長盧雍政,原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原副會長周文彰發表致辭。

來自中央黨政機關、智庫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圍繞“融通發展,走向‘智能+’”主題發表主旨演講,來自地方黨政機關的領導參與了市長高峰對話。論壇還發布了《人工智能讀本》《數聯網及示范工程建設綱要》《數字政府政務畫像平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總編輯丁茂戰作總結講話。論壇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滿傳主持。

盧雍政在致辭時指出,貴州有信心也有能力打造成為真正的大數據發展試驗區,推動數字經濟在實現后發趕超的過程中,發揮巨大推動作用。當前,大數據已經成為世界認識貴州的一張靚麗名片。貴州數字經濟增速連續3年排名中國笫一、數字經濟及其吸納就業增速連續三年排名中國第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連續5年增速超過30%。他表示,信息時代、網絡時代、數字時代,最重要的特點是開放,歡迎所有願意來貴州發展、願意在貴州“挖礦”、願意在貴州找到人生新起點的朋友們,一起努力推動數字經濟在貴州的新發展。

周文彰在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代表著數字技術發展的新階段和新維度,人工智能與產業的融合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我們要深入研究“互聯網+”和“智能+”各自的特點、側重點,理解從“互聯網+”到“智能+”轉變的必要性,及其對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驅動社會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發展。中國應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並對人工智能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進行評估,還要參與和推動國際規則的研究制定,以充分估計和應對人工智能對全人類帶來的問題和挑戰。

來自信息安全、公共政策等領域的多位專家發表主旨演講,深層次地展開研討,深刻闡述“智能+”的演進邏輯、基本內涵與發展願景,論述了“智能+”融通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提出了建立適應“智能+”要求的融通發展對策。

多位地市領導和專家圍繞“‘智能+’:構建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最強大腦’”主題進行了研討交流,客觀分析了總體思路和具體舉措。

與會專家指出,此次論壇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主題新。本屆論壇的主題是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有助於國家大數據戰略的落地實施。二是形式多。論壇有領導致辭、主旨演講、市長高峰對話、成果發布等多種形式,內容豐富,實效突出。三是層次高。論壇集聚了國內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政府治理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及實際工作者,“知者”與“智者”的智慧碰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思想性和權威性。

與會專家認為,未來,在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領域,應當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戰略布局。要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發展戰略布局,探索構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和產業體系。二是開展前沿研究,強化基礎支撐。要強化人工智能基礎通用性研究,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應用體系,優化政策環境,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實現躍升式發展。三是推動先行先試,積累相關經驗。基於人工智能的強大應用前景,要推動人工智能在部分與民生密切相關且具備一定條件的行業領域內先行先試,探究人工智能創新及管控技術風險,為建設基於人工智能的“智慧政府”積累經驗。四是健全體制機制,強化風險把控。要加快建立人工智能技術安全監管和風險評估體系,探索成立權威的人工智能技術風險評估機構,完善人工智能技術標准、審查機制及倫理評價機制,把評估機制貫穿於人工智能發展的全過程。五是加強溝通交流、推進全球治理。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包括主權國家、跨國公司、非政府組織等在內的人工智能全球綜合治理體系,完善人工智能國際風險預警機制、治理框架和行動機制,提高國際性技術風險防控能力。

在論壇上,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王露,中科院微電所“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導陳曙東,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政府治理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孫文營共同發布了《人工智能讀本》。該書系統闡述了人工智能在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政府治理等方面的廣泛運用,包含人工智能在金融、交通、醫療、教育等與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很多領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張茉楠、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共同發布了《數聯網及示范工程建設綱要》。該報告主要探討數聯網的內涵與意義,全面論述數聯網的歷史必然性、社會價值以及大數據戰略“1142工程”概要。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時紅秀發布了《數字政府政務畫像平台》。該平台為政府及職能部門行政職能配置畫像,精確評估其行政職能配置和履職努力程度,呈現其客觀地位和社會形象。

丁茂戰在總結中認為,論壇有幾個鮮明特點:第一,講政治、站位新時代。第二,時代感,聚焦新動能。第三,高質量,又有新發展。第四,三大成果,讓人耳目一新。

(責編: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