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誓死守護黨的秘密電台

2019年05月13日11:54  來源:光明日報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新華社長沙5月12日電(記者劉良恆)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紀念在上海長期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的共產黨員李白,以他為原型,拍攝了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電影中的李俠對黨忠心耿耿、為革命英勇獻身的事跡,真實地再現了李白烈士短暫卻光輝的一生。

  李白像 新華社發

  李白故居位於湖南瀏陽市張坊鎮白石村,坐西南向東北,土木結構,呈正方形布局,屋面由小青瓦鋪設而成,典型的四合院形式。2010年,在李白親屬、家鄉百姓的支持下,李白故居按原貌恢復,並增加了烈士生平陳列。

  李白,原名李華初,曾用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靜安。1910年出生於湖南瀏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成為紅四軍通信連的一名戰士,后任通信連指導員。

  1931年6月,李白調到瑞金紅軍通信學校第二期電訊班學習無線電技術,結業后分配到紅五軍團任電台台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全國抗戰爆發后,1937年10月,李白受黨組織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從事黨的秘密電台的工作。在日寇與汪偽軍警特務等麇集、環境極其險惡的上海,李白克服各種困難,負責上海黨的地下組織與黨中央的秘密電台聯絡工作,用無線電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間的“空中橋梁”。

  1939年,工作環境更加險惡,黨組織安排女工出身的共產黨員裘慧英與李白假扮夫妻掩護電台,開展工作。兩人在共同的革命斗爭中產生愛情,后經地下黨組織批准結為夫妻,成為秘密斗爭之家。

  1942年9月,日軍在對秘密電台的偵測中,逮捕了李白夫婦。日寇對李白施以種種酷刑,但他堅不吐實,一口咬定自己是私人電台。1943年5月,李白經黨組織營救獲保釋。出獄后,黨組織將李白夫婦調往浙江,安排他打入國民黨國際問題研究所做報務員。他化名李靜安,往返於浙江的淳安、場口和江西的鉛山之間,利用國民黨的電台,為黨秘密傳送日、美、蔣方面大量的戰略情報。

  抗戰勝利后,李白回到上海,繼續從事黨的秘密電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他在與黨中央進行電訊聯絡過程中,因國民黨特務機關測出電台位置而被捕。被捕后,李白經受了高官厚祿的利誘,遭受了各種酷刑的逼供,但他始終堅貞不屈,敵人始終沒有能夠從他口中得到一點想要的信息。

  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

  李白犧牲后的70年來,大山深處的張坊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規劃,白石村計劃發展“紅色旅游+研學旅游”模式,走旅游促產業的融合發展之路。

  《光明日報》(2019年05月13日 03版)

(責編:岳弘彬、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