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精神永駐——探尋五四百年“道路密碼”

余孝忠、翟偉、李斌、烏夢達、應強、徐冰、孫琪、蕭海川、馬曉冬、魏夢佳、王陽、潘革平、於躍、韓茜、鄭江華、唐霽、楊一苗、任珂

2019年05月04日15:13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唯有精神永駐——探尋五四百年“道路密碼”

  這是1919年6月28日在法國凡爾賽宮鏡廳准備簽署《凡爾賽條約》的場景。新華社發(凡爾賽宮博物館供圖)

  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 題:唯有精神永駐——探尋五四百年“道路密碼”

  新華社記者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未來以啟示。100年前,一次會議、一場運動,拉開一段蕩氣回腸的百年歷史。法國巴黎和會上的圖謀,在萬裡之遙的東方古國引發蝴蝶效應:憤怒的中國青年走上街頭,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掀開了中國近現代史新的篇章。

  這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歷史進程中的一個裡程碑——五四運動百年之際,新華社記者重走法國凡爾賽宮、北大紅樓、北京蔡元培故居、青島五四廣場等地標,還原一代青年、一個國家的百年追尋。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副館長李金光在北大紅樓中介紹當年圖書館主任李大釗的辦公室(4月9日攝)。新華社發(任超 攝)

  初心

  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有時隻需要一把火苗。

  巴黎近郊,凡爾賽宮,游人如織。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27個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戰后和平會議,和約就在凡爾賽宮簽署。但“和平”並不屬於所有的戰勝國,會議上,列強竟然要將戰前德國在山東半島的特權轉交給日本。

  北大紅樓,一層東側,當年圖書館主任李大釗的辦公室仍在。辦公桌上,陳列著一本1919年的台歷,紙頁已泛黃卷曲,時間正好停留在1919年5月4日。

  一張書桌,一把老式轉椅。北大紅樓往東不遠,北京市東城區東堂子胡同75號,就是蔡元培故居,書房復原如舊。100年前的5月3日,驚悉中國使團將要在喪權辱國的《凡爾賽條約》上簽字,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急召學生代表……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青年學生的吶喊響徹古城北京,穿越時空。

  一個奮發尋路的民族被點燃了,一個屈辱已久的大國被點燃了——從北京到青島、上海等上百個城市,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爆發。

  拒絕和約簽字的呼聲如潮。全國各地發往巴黎抗議簽字的電報就達7000余份。

  時任外交總長陸徵祥與其他4位全權代表聯名致電北洋政府:“和會仍憑戰力,公理莫敵強權”。

  中國代表最終未出席和約簽字儀式。而通過五四運動,中國青年、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現了自己的力量。

  “五四運動看是突發,實際上是歷史的必然。”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副館長李金光說。

  “五四運動改變了以往隻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

  源於愛國,無數熱血青年,踏上追求救國強國的真理之路……

  北京市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是李大釗在京居住時間最長的故居,這裡時常聚集不少前來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青年。

  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在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和李大釗、陳獨秀一樣,鄧中夏、高君宇等進步青年迅速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

  五四運動爆發2年后,13位平均年齡28歲的青年召開中共一大。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歷史掀開嶄新一頁。

  “初心就是救國強國。對早期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在歷史的蕪雜中選擇馬克思主義,是他們為了初心做出的正確道路選擇。看似簡單,實則需要過人的眼界和膽魄。”李金光感言。

  五四運動后第8年——1927年,李大釗,這位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先行者犧牲在絞刑架上,年僅38歲。那之后,無數個“李大釗”站了起來……

  到今天,李大釗夢想的“強固精密的組織”的黨員總數已近9000萬。而這個大黨領航的“中國號”巨輪,在2010年就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歷史,令人驚嘆——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日前不久,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舉行。39位外方領導人、150個國家……一組參會數據,折射出東方大國的國際影響力、道義感召力、合作吸引力。

  參觀者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華胡同的李大釗故居內參觀(4月19日攝)。新華社發(任超 攝)

  信念

  巴黎愛麗舍宮,法國總統官邸。

  1個多月前,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首訪,法國是最后一站。歡迎宴會前,兩國元首共同參觀中法建交55周年和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圖片展。

  一幅幅照片,喚醒人們塵封的記憶:100年前的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青年旅歐求知之路。

  過去100年中,一批批胸懷救國夢的中國青年遠渡重洋。他們中,產生了新中國的締造者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科學家錢三強、嚴濟慈,藝術家徐悲鴻、冼星海……

  1922年6月,巴黎西郊的布洛涅森林空地上,周恩來、趙世炎等18名青年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不久,18歲的鄧小平也加入這一組織。

  幾年后,這些青年陸續回國,把歐洲所學與中國實踐相結合。

  國共合作破裂的屠殺、過雪山草地的艱辛……歷經磨難,他們初衷不改,終其一生堅持,最終影響中國甚至世界。

  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5年后,1927年,陸徵祥“隱居”比利時。

  布魯日,比利時文化名城。其近郊的聖安德魯修道院內有一處遺物陳列室,收藏著在此“遁入空門”的陸徵祥的藏書、器物和照片。

  1945年,二戰結束。中國再一次成為戰勝國。陸徵祥感慨地寫道:“我初涉外交之時,正值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今天我看到被日本踐踏的祖國領土主權一一收回。”

  天安門城樓,巍巍佇立。1949年,五四運動爆發30年后,毛澤東庄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一個古老的民族實現獨立自主。

  看似尋常最奇崛。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林齊模說,五四運動是中國知識分子夢碎后的覺醒。思想的解放,對時代的演進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這是北京蔡元培故居書房陳設(4月9日攝)。新華社發(任超 攝)

  百年前,諸多中國旅歐學生在法國馬賽下船。這些留學生中,包括周恩來和鄧小平。

  半個世紀后,人生中第三次復出后不久,鄧小平迅速派考察團赴歐洲學習考察。

  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幕拉開。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國內考察就選擇了深圳。他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發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動員令。

  2014年3月26日,習近平來到裡昂中法大學舊址。他說,裡昂中法大學見証了兩國一段特殊交往史,中方願同法方開展有關文獻的整理、保護和研究。

  歷史,昭示未來。

  “100年,是很好的機會。我們可以重新審視1919年5月4日在中國發生的事情。”比利時布魯日孔子學院外方院長馮浩烈說。

  弗拉芒語中,布魯日就是“橋”的意思。

  “君主立憲制、復辟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想過了、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5年前,習近平主席來到這座小城,向世界介紹“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希望同歐洲朋友一道,在亞歐大陸架起一座友誼和合作之橋。

  熱烈的掌聲,在演講大廳裡響起。

  “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形象地形容。

  海軍北海艦隊潛艇某部士官張傲在自己的戰位對設備進行例行巡查(4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奮進

  近海海面上,32艘中國海軍受閱艦艇破浪而來﹔天空中,戰機梯隊呼嘯臨空。

  4月23日——有誰能想到,五四百年后,就在曾被列強割讓的青島海域,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活動在這裡舉行。來自61個國家的海軍代表團、來自13個國家的18艘艦艇匯聚黃海,共賀中國海軍華誕。

  新中國成立之初,時任海軍司令員蕭勁光渡海視察劉公島,竟需租借漁船。

  新中國成立70年后,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開過來了,“遼寧號”航空母艦開過來了……

  這是正在強盛的中國,這是始終青春的中國,站在五四運動100年的節點上回看來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已融入中國青年的血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親歷國家的強盛,是我作為潛艇兵的榮幸。”海軍北海艦隊潛艇某部士官張傲與戰友們參加了海上閱兵活動,這位20歲的青年激動地說。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在北大,全國學聯主席、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王聖博說,弘揚五四精神,就要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發展相結合。“隻有在時代浪潮中奮進,才能將個人的一小步積累為國家的一大步。”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熱愛偉大祖國”——趙婧,就讀於法國索邦大學的國家公派博士生,親歷3月習近平主席訪法之旅,讓這位“90后”頗多感慨:“學成之后報效國家,就是我理解的初心。”

  青島五四廣場,“五月的風”雕塑,艷麗似火。

  理想的火焰一經點燃,就永不熄滅﹔前進的腳步一旦邁出,就永不停歇。

  五四百年,彈指一揮間。百年裡,一個全面覺醒的民族始終奮力前行……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在神州大地回響。

  法國歷史學博士讓·路易·裡佐(Jean-Louis Rizzo)長期研究五四運動和中國。他認為,中國百年來的發展歷程就是五四精神的延續,習近平主席對年輕人的期望,和五四精神一脈相承。

  北京,長城腳下,以“綠色生活 美麗家園”為主題的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已盛大開幕。

  園區內外,最活躍的就是朝氣蓬勃的青年志願者們。中國青年,向世界展示著無盡的活力與朝氣、無限的希望和未來……

  “唯有精神永駐”——北京蔡元培故居,進門右手牆上,一塊匾上的六個大字,引人無限遐思……(記者余孝忠、翟偉、李斌、烏夢達、應強、徐冰、孫琪、蕭海川、馬曉冬、魏夢佳、王陽、潘革平、於躍、韓茜、鄭江華、唐霽、楊一苗、任珂)

(責編: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