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張文婷)今日,人社部舉行2019年一季度發布會。發布會上針對有研究機構發表報告稱,2035年養老保險金將要用光,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回應表示,請廣大退休人員放心,對於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問題,中央高度重視,未雨綢繆,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積極的、綜合的、科學的應對措施,完全能夠保証養老金的長期按時足額發放,完全能夠保証制度的健康平穩運行。
他指出,養老保險涉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資金規模比較大,運行周期比較長,因此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018年末全國60周歲以上人口是2.49億,佔總人口的比例是17.9%,其中65周歲以上是1.67億人,佔總人口的比例是11.9%。“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對養老保險的影響比較深,最主要的影響就是養老保險的撫養比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上個世紀90年代,大概是5個人養1個人,到2018年底已經下降到2.66養1個人。撫養比下降意味著繳錢的人少了,領錢的人多了,如果持續下去,不採取積極應對措施,會對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壓力和挑戰。”他說。
聶明雋表示,對於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加深了解:一是通過實施降低社保費率綜合政策,做大養老保險的“蛋糕”,形成企業發展與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良性循環。4月10號國務院印發了《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其中有兩項重要政策,第一是降低養老保險的單位繳費比例,第二是調整個人繳費基數的上下限。這兩項政策的實施,不僅減輕了企業的社保負擔,還降低了參保繳費的門檻,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職工的參保積極性,將更多職工納入到養老保險制度中來,形成良性循環。
“因此我理解,降低社保費率綜合政策,不僅增強了企業活力,還有利於做大養老保險的‘蛋糕’,改善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一項意義非常重大、影響非常深遠的戰略性安排。”他說道。
二是通過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均衡地區之間的養老保險負擔,幫助困難地區確保發放。當前企業養老保險的運行總體是平穩的,基金當期收大於支,滾存結余不斷增加。2018年末,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達到了4.78萬億元,有比較強的保障能力。
聶明雋坦誠的說,客觀來講,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地區之間很不平衡,不僅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不統一,基金結余差異也非常大。
“我的體會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結構性矛盾問題是養老保險運行的主要矛盾。從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實施了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進展比較順利,開始有效地緩解結構性矛盾問題。”聶明雋解釋道。
三是不斷增加戰略儲備基金,今后還將繼續做大做強。從本世紀初開始,國家就建立了戰略儲備基金,通過採取多種措施,基金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國社保基金已有2萬億左右的戰略儲備,而且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經啟動,今后還將繼續加大劃轉力度。
四是各級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資金投入是逐年增加的。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企業養老保險的預算資金達到了5285億元,同比增長9.4%,地方財政也相應做出了資金安排。
五是養老保險其他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制度內在的激勵約束機制正在進一步健全,人社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採取綜合措施,積極穩妥地開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加大基金中央調劑力度、不斷提高統籌層次、加強基金監管等,同時不斷加強制度的自身建設,使制度內在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約束機制更加健全。
最后聶明雋給廣大退休人員吃了一顆定心丸,他說道﹔“總之,可以明確地講,我們對化解未來的支付風險是有准備的,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是可以保証的。請大家放心,也請廣大的退休人員放心。”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