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構·起步年”系列報道之二

退役軍人事務部挂牌一年:以滿腔熱忱做好服務保障

人民網記者 賈玥

2019年04月15日08:12  來源:人民網
 

“要關愛退役軍人,他們為保家衛國作出了貢獻。” 習近平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特別提到。

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舉措之一。2018年4月16日,退役軍人事務部挂牌儀式和成立大會在京舉行,開啟集中統一、職責清晰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體制。此前,與退役軍人有關的優撫安置、軍官轉業安置等職責分散在民政部、人社部等部門。

一年來,退役軍人事務部“白手起家、平地起樓”,快速推進政策法規制定、有效落實年度安置任務、不斷提升服務保障水平、加大權益維護工作力度,“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逐漸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起草退役軍人保障法

挂牌運轉之后,起草退役軍人保障法是擺在退役軍人事務部面前的一項最基礎的工作。

經過調研論証、起草文稿等程序,初稿在2018年7月19日首次在一定范圍內公開。當天,退役軍人事務部圍繞初稿召開座談會,包括“時代楷模”、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班長王銳,國防大學教授郝萬祿在內的10余位不同領域代表受邀參會。

“退役軍人保障法是退役軍人工作的總綱,是解決各種矛盾問題的關鍵,是退役軍人的最大期盼。”該部副部長錢鋒在主持座談會時指出,這次立法要堅持用創新的思維、重構的理念、改革的辦法、擔當的勇氣解決退役軍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

這是一次“開門立法”的積極實踐。會議結束后,與會人員被聘請為退役軍人保障法起草工作的聯絡員,可以在法律出台前隨時發表意見並廣泛收集意見建議。

與起草工作同步,退役軍人事務部還對涉及退役軍人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科學制定退役軍人工作法律政策體系。

2018年10月16日,退役軍人事務部發布消息,退役軍人保障法草案開始征求中央和地方有關單位意見。今年兩會期間,該部部長孫紹騁透露,如果進展順利,退役軍人保障法下半年可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此外,與退役軍人保障法配套的退役軍人安置條例、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烈士褒揚條例等也在制定和修訂當中,計劃今年完成。

記者了解到,草案對退役軍人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服務保障、優待撫恤等做了整體設計,建立了參戰退役軍人特別優待、為退役軍人建檔立卡、發放退役軍人優待証、試行退役軍人安置責任制和考核評價等一系列創新制度。

不斷提升服務保障水平

孫紹騁強調,要把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工作導向,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

2018年,首次將123家央企全部納入年度退役士兵計劃安置單位,提供1.5萬多個崗位。對符合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按照有關程序進行崗位安置。

對於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復員干部三類退役軍人,去年8月,退役軍人事務部等軍地12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首次提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政策優先,保障他們在享受普惠性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基礎上再給予優待。

退役軍人事務部去年共落實8萬多名軍轉干部、40多萬名退役士兵、2400名復員干部、9000多名軍休干部和退休士官接收安置任務。

往年通常在10月1日提高部分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補助標准,2018年提前到了8月1日。目前,退役軍人事務部正抓緊研究設計系統、規范的優待體系,擬定優待目錄清單,並將實行分級管理、動態調整。

“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從廣義上來講有三個方面,我們稱之為‘三駕馬車’。”孫紹騁在今年兩會期間介紹,包括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和社會力量。去年11月底,退役軍人事務部機構組建基本完成,進入2019年,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明顯提速。

2月26日,國家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在京成立。作為“三駕馬車”中的事業單位,主要承擔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扶持、優撫幫扶、走訪慰問、信訪接待、權益保障等事務性工作。按照計劃,省、市、縣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鄉鎮(街道)、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將5月底前全面建立。

3月19日,退役軍人事務部與10家銀行簽署擁軍優撫合作協議,這是該部與社會力量簽署的首個合作協議,這也意味著“三駕馬車”開始齊頭並進。

加大合法權益維護力度

“退役軍人的信訪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今年1月23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退役軍人事務部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司司長馬飛雄說,“從退役軍人個人講,有問題了就向黨和政府、相關部門去反映,是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在設施、人手、經驗均不足的情況下,退役軍人事務部挂牌后第二天即展開接訪。解放軍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一層接待大廳面積約兩間教室大小,8個接訪窗口同時開放,工作人員會將來訪者填好的登記表按不同省份分類存放。

該部副部長方永祥曾透露,信訪中反映較為集中的是安置政策落實、身份認定、優撫標准、生活特殊困難、涉法涉訴等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12月21日,退役軍人事務部機關信訪辦公室共受理5.8萬人次來訪、2.8萬件次來信。日均接待來訪量高達350余人,累計向各地轉送交辦退役軍人信訪事項7.2萬件,已辦結3.4萬件,其余仍在辦理時限內。

退役軍人事務部多次強調落實首辦責任,減少越級到省訪進京訪。2018年12月9日,該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退役軍人事務廳(局)帶著責任和感情扎實做好退役軍人信訪工作,暢通信訪渠道,確保每一個來訪退役軍人都得到認真及時接待。

去年9月1日,與來信、來訪具有同等效力的退役軍人事務部網上信訪系統上線試運行。這種費用更低、效率更高的信訪方式逐步成為退役軍人反映訴求的主渠道。

法治國家沒有法外之地,也沒有法外之人。對於廣大退役軍人來說,無論是維護合法權益,還是表達利益訴求,同樣不能脫離法治軌道。

退役軍人事務部指出,解決退役軍人反映的問題會有理有據依法實施。同時,將探索建立誠信機制,將退役軍人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對違法亂紀者給予懲戒,對建功立業者給予激勵。 

之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第一年:當好“放管服”改革先鋒

(責編:李鐳)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