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作文回憶8日和習近平總書記植樹細節

武文娟

2019年04月10日07:1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我們和習爺爺一起植樹”

  本報訊(記者 武文娟)4月8日上午,當第二節課剛剛開始,通州區貢院小學的孩子們收到一個“平常”又“意外”的消息:去學校7公裡以外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城市森林公園植樹!說其“平常”,是因為植樹綠化是貢院小學師生每年春天都要進行的“常規項目”,說其“意外”,是因為這次將有機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植樹!

  4月9日,當北京青年報記者踏進貢院小學採訪這次參與植樹的110多名師生時,那三位被“幸運”選中和總書記一起植樹的五年級小學生畢楊、宋芷萱、渠宇諾先把三份作文的草稿遞到北青報記者手中。孩子們用稚嫩又真誠的筆觸回憶了和總書記邊植樹邊交流的細節。

  “一上午我們一起種了7棵樹!” 愛踢足球的渠宇諾快言快語,他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平時愛運動,也許是看到他比別人壯實一點兒,總書記特意問他,喜歡什麼體育鍛煉?“我當時特別自豪地說:我天天踢足球!”渠宇諾回憶說,當時一邊往樹坑裡培土,一邊和總書記聊到足球,他覺得特別開心,揮鍬鏟土似乎更帶勁兒了。

  北青報記者展開三位小同學的三篇作文草稿,畢楊寫的最為認真,還特地列出了“寫作提綱”。畢楊的作文分為三部分:一寫動作,特別是“習爺爺給我指導動作”﹔二寫細節﹔三寫激勵。畢楊特別在細節方面著重用了“筆墨”,她寫道:當習爺爺和我一起給樹坑澆水時,習爺爺對我說:“你這個手不能放在(水桶)邊上,不然會把小手指夾到的。”說著,他還輕握著我的手,把我的手移到了桶的底部托著桶。

  宋芷萱印象最深的就是總書記說的一些“金句”,這些話有的是生動的大白話,有的引經據典。一句是他邊澆水邊說,“種黃瓜得黃瓜,種茄子得茄子。”北青報記者在作文中看到了宋芷萱對這句話的理解:這個意思就是習爺爺希望我們從小就扎好根基,才能長成“有責任感的小公民”。另外一句是,“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細心的宋芷萱當天下午特意查了這句話的出處,原來這是毛澤東主席1917年在《體育之研究》雜志上發表的名言。

  北青報記者從貢院小學獲悉,種植一直是該校的傳統。“校園的綠化率佔比近一半,校門兩側綠化帶等樹木都是學生們親手種植的。”該校德育主任彭磊介紹,每年3月12日至4月12日,被學校命名為“勞動教育主題月”,今年主題月中,五、六年級500余名學生的活動主題就是種植。學生們還成立了“小種植”社團,長期維護校內樹木。

  攝影/本報記者 郭謙

(責編: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