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實踐】
街道派單 部門接單
——新疆昌吉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解民憂
“樓下的餐廳開了以后,小區地下水管道經常堵塞,油煙熏得窗戶都不能開。反映這個問題后,昨天我就收到電話回復,今天就有人來處理了,特別感謝。”新疆昌吉市聯誼家園居民馬艷萍一見到記者,臉上藏不住的欣喜。
說話間,昌吉市城市管理局綜合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已來到長寧南路的這家門店,認真查看情況后,執法人員對這家門店的負責人說:“你們這個油煙淨化設備一定要按照要求使用。把這個清洗一下,你看這個油煙多黑。”
“我們好好檢查幾遍,一定按要求整改。盡快給居民一個干淨良好的環境。”門店負責人連聲說道。
一起可能會產生糾紛的問題得到有效化解。這歸功於昌吉市去年著力推行的“街道派單、部門接單”機制。這一機制的建立,破解了城市基層街道治理無權、部門管理乏力的基層治理難題,幫助居民解決訴求,提升滿意度。
1.實事求是設計行動指南
昌吉市位於新疆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城市群中心,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總人口60萬,下轄8鎮2鄉6街道67個社區,轄區有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龐大的城市人口和眾多駐市單位,給城市管理帶來極大挑戰與壓力。
面對現實情況,昌吉市委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大力整合城市資源,打破行業隸屬壁壘,促進各領域黨建融合,著力打造“黨建統領、聯動共建、資源融合、服務一體”的區域化城市黨建共同體。
新疆昌吉市佃壩村108名黨員挂門牌、亮身份,做表率、樹形象。何龍攝/光明圖片
昌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擺小林說:“解決街道看得見管不了、部門管得了看不見的難題,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是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需要解決的難點與重點。需要我們認真調研,結合昌吉市實際情況,設計行動指南。”
昌吉市委把學習調研作為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帶領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深化學習、深入調研,樹牢城市基層黨建“一盤棋”理念。全市各級黨組織主動對標,依托“星光講壇”“干部夜校”等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內容,深刻理解認識加強城市基層黨建的重大意義。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牽頭負責,召集委員單位進行集中培訓,樹立“黨建就是最大政績”意識。
昌吉回族自治州黨委常委、昌吉市委書記秦偉介紹,為做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市委主要領導帶隊赴街道、社區、網格、居民小區實地調研,解剖麻雀,面對面了解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經濟社會結構發生的新變化、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組織系統創新開展“百名組工干部進百村住百戶促穩定、促團結、慶七一”主題實踐活動,百名組工干部深入5個街道20個社區,通過走訪入戶、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梳理意見建議5類13項65條,研判納入城市基層黨建方案。
情況明了,方向就清。在深入學習調研、凝聚共識的基礎上,昌吉市委召開常委會、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精心研究謀劃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明確市委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確定了“聯動體系建設,優化街道體制改革,社區職業化隊伍建設”3項目標任務,細化制定26項具體措施,任務分解至21個責任單位,繪制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基本藍圖。
2.各方力量形成基層治理合力
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陳麗華說起現在的工作,滿是喜悅之情。她說:“過去我們社區居民反映的問題,在調解處理時,因為街道沒有執法權,很多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現在有了派單機制,推進執法力量下沉街道,使街道黨工委在做好基層治理方面更有話語權。”
新疆昌吉市三工鎮常勝村黨員正在組織學習。何龍攝/光明圖片
陳麗華所說的就是昌吉市構建的“四縱四橫”工作體系。它縱向貫通市委對街道、社區、183個網格支部和1036個樓棟黨小組四級黨組織的領導,橫向打破“街道、社區、轄區單位、新興組織”之間的壁壘。建立健全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轄區單位、新興組織共同參與的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機制。
城市管理執法部門在每個街道設立執法中隊,下沉基層一線開展執法工作。社區隊伍作為城市基層黨建骨干力量,納入全市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優化崗位管理,強化正向激勵。採取“公開選調一批、基層推薦一批、組織選派一批”等方式,從市直部門、鄉鎮站所、街道機關選拔31名優秀黨員干部擔任社區書記。同時探索創新,打破身份界限,從社區編外人員中考察5名優秀黨員擬擔任社區書記。通過5次分批招聘1060名社區工作者,實現“百戶一人”標准。在新疆率先實行社區工作者、公益崗與事業編工勤人員同工同酬,充分調動了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
秦偉介紹,昌吉市按照先行先試,積極探索的原則,目前下沉的力量包括市城市管理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時,教育、衛健、應急管理等部門也通過下派人員或確定專員來進行接單工作。他說:“我們探索實施的‘談約理思路、簽約定清單、亮約壓責任、督約促落實、評約樹典范’五約工作法,突破了‘小社區統攬大黨建’制約瓶頸,‘約’出了城市基層黨建最強組織力,形成了區域互聯互動的‘齒輪’效應,構建了各方參與、資源共享、聯建共建的新局面。”
3.以“釘釘子”精神壓實行動責任
為有效推進這種治理新模式,昌吉市以建國路街道、北京南路街道為試點,通過街道綜合執法中心,每天收集整理關於環境污染、安全生產等問題,再把這些問題分為應急單、常規單、重點單三類,逐一解決。
昌吉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中隊長張勇說:“我們在北京南路和建國路街道派駐了4名工作人員,通過這項工作,我們能夠更快速便捷地為人民服務,同時也提升我們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擺小林說:“所有這些措施的實施,就是為了以‘釘釘子’的精神,壓實行動責任,解決群眾身邊、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昌吉市延北街道“大工委”發揮牽頭作用,實施“城市共建項目認領工程”。他們組織轄區單位推進小區綠地認養、環境衛生整治、街頭游園美化等工作,轄區人居環境大幅改善。實現網格陣地“建管用”全覆蓋,形成功能互補的區域化黨建陣地群。創新模式強化服務,探索出以社區為平台、社會組織為載體、專業社工為支撐、社區志願者為補充的“四社聯動”的服務模式。開展六點半課堂、居家養老、日間照料、司法援助等社會化服務3000余場次。金陵社區率先成立昌吉回族自治州首個“大管家服務社”,帶動160余人就業,解決9個小區261戶居民無物業管理等難題,得到群眾一致好評。
秦偉說:“社區是城市的細胞,社區興,則城市興。隻有把社區黨建工作抓好,才能更好地助推穩定發展各項事業。通過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在社區事項上做‘減法’,對部門、街道延伸到社區的事項全面清理,對社區反映的表格多、檔案多問題全面梳理,讓社區工作回歸到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兩大職能上來。在保障標准上做‘加法’,各單位延伸到社區的工作實行‘建站給人、費隨事轉’。隻有這樣,我們的基層黨建工作才能得到群眾滿意。”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08日 05版)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