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構·起步年”系列報道之一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第一年:當好“放管服”改革先鋒

人民網記者 賈玥

2019年04月08日15:47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編者按:

2018年4月上中旬,自然資源部等多個國務院新組建機構分批正式挂牌,標志著機構改革進入實質性落實和推進階段。

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任務。通過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全面提高政府效能,構建起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人民網推出“新機構·起步年”系列報道,聚焦一年來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生態環保等關鍵領域新組建機構履責進展、下一步改革動向,回應廣大人民群眾對於建設服務型政府目標的期待和關切。

 

2018年4月10日,在國務委員王勇的見証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在北京揭牌,正式對外履行職責,大市場、大監管新格局就此打開。

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國家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藥監總局職責,以及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和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辦公室反壟斷相關職責整合,組建市場監管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拓展商事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市場監管機制,提升監管效能﹔提升風險防范能力,加大對重點領域監管力度……作為“放管服”改革先鋒,市場監管總局在創新而為、銳意進取中走過履責第一年。

優化環境 讓企業“進得來、出得去”

挂牌運行一年來,市場監管總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推動“証照分離”,大幅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簡化企業注銷流程,減環節、壓時間、降成本,努力打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

2015年底在上海浦東率先試點的“証照分離”改革,繼2017年擴大試點之后,在去年向全國鋪開。2018年9月27日,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從當年11月10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對第一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實施“証照分離”改革。

“通過改革,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進一步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准入環境。”市場監管總局登記注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改革正面效應立竿見影。例如,首次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調整為全國統一備案管理后,市場主體報送備案材料后即可開展相關經營活動,實際辦理時間從改革前的3-6個月,減少到3-5個工作日。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証照分離’改革”“堅決克服‘准入不准營’的現象”等任務。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馬正其表示,今年將積極穩妥推進“証照分離”改革全覆蓋,並在全國自貿試驗區推行“証照分離”第三批試點。

2018年5月,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工作的意見》,健全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工作長效機制,建立企業開辦的制度規范,持續提升我國企業開辦便利度。

去年,開辦企業環節從7個減少到4個,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和省會城市企業開辦時間降至8.5個工作日以內。根據計劃,2019年上半年有望在全國實現上述目標。

針對一些企業反映的“注銷難”問題,今年初,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人社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共同起草了《關於推進企業注銷便利化工作的通知》,預計一般正常企業辦理注銷時間將至少節省三分之一。

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去年,我國新增市場主體2100萬,增長11%。2018年度我國營商環境世界排名上升至46位,比上年度提升32位,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排名28位,比上年度提高65位,是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提升幅度最大的一年。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指出,無論是創新發展、創新引領,還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關鍵要發揮市場的力量,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公正監管 爭當“金哨”不吹“黑哨”

公正監管和市場活力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沒有公正監管就不會有公平競爭,沒有公平競爭就不會有市場活力。

近年來政府職能轉變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從過去直接干預經濟、配置資源,轉向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上來。市場監管總局的成立,實現了對我國市場監管格局的重塑。

“新形勢下市場監管不同於高度集中計劃體制下的市場管理,需要創新監管方式、分類實施。”2018年9月11日下午,李克強在市場監管總局主持召開座談會時指出。

一年來,市場監管總局在拓展“寬進”的同時,著力抓好事中事后監管,構建完善了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是指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早在2015年,李克強就將這種抽查機制形容為“懸在每個市場主體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作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平台,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在去年得到廣泛應用,各地通過該平台建立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可以隨機搖號、抽查計劃公示、檢查結果公示。截至2018年9月底,已歸集涉企信息6.29億條,累計查詢量183.5億人次。

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意見,提出到2019年底,市場監管部門完成雙隨機抽查全流程整合,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常態化。

維護公平競爭,亟需改革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2018年,市場監管總局督促指導部門和地方建立健全審查機制,全國對31萬份新制訂文件進行公平競爭審查,清理涉及地方保護、指定交易、市場壁壘的文件2萬余份,促進公平競爭審查取得重大進展。

同時,市場監管總局加大反壟斷執法力度,依法對滴滴收購優步等案進行調查,並授權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在各自行政區域內開展反壟斷執法。張茅表示,將抓緊推進反壟斷法修訂和配套立法,完善反壟斷法律規則體系。

“把市場管活而不是管死,管優而不是管亂。”去年9月在市場監管總局考察時,李克強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對監管工作提出要求:爭當“金哨”,不吹“黑哨”,盡最大可能減少“誤哨”。

守住底線 讓群眾多一份放心

“對食品安全要做到‘四個最嚴’,即建立最嚴謹的標准,實施最嚴格的監管,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堅持最嚴肅的問責。”張茅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表示。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市場監管的重中之重。從市場監管總局機關設置看,不僅有專門機構分別負責食品生產安全、食品經營安全、特殊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安全抽檢監測,還協調承辦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日常工作。

在2019年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透露,該局在2018年完成24.9萬批次國家監督抽檢任務,覆蓋全部33大類食品。對於校園食品安全問題,該局聯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排查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風險隱患,進一步規范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據了解,由三部門制定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已於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校長(園長)陪餐等制度落地。

今年1月,市場監管總局與相關部門開展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張茅要求,要把整治“保健”市場亂象作為關系群眾健康安全的重大民生問題、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經濟問題以及踐行執法為民理念的行動落實到位。截至3月1日,已立案4865件,案值達到51.7億元。

“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正在推進建立疫苗監管的長效機制。”今年兩會期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表示,下一步將督促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和落實部門的監管責任,建立國家和省兩級專職檢查員隊伍。

2018年特別是進入下半年,市場監管總局以開展網劍行動,督促平台經營者履行主體責任﹔強化抽檢結果處理,推進重點領域的消費維權等切實舉措,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加強消費領域市場監管。

“不敢說‘天下無假’,隻能說逐步做到‘天下少假’,讓群眾少一份擔心,多一份放心。” 對於“假冒偽劣產品問題”,張茅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將抓住食品、藥品、兒童、老年人用品等重點領域,通過巨額懲罰、內部舉報人等制度嚴格監管,同時加強企業自律和社會共治。

記者了解到,市場監管總局還將加快檢驗檢測機構的改革創新,提升市場監管的科學性、精准性,不斷發現風險隱患,不斷推動安全標准、技術規范和法律法規的完善,突破造成假貨泛濫的技術瓶頸。

(責編:王仁宏、白宇)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