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干以興邦 奮斗代代傳

2019年04月07日08:42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一切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人們,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國家榮光。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他們建立的不朽功勛。”新中國成立以來,共和國的建設者如星河燦爛。家國清明,清心明志,我們慎終追遠,實干興邦。

  這個清明,在新疆馬蘭烈士陵園,一場每年都會舉行的祭奠儀式又如約開啟。為了新中國的核試驗,400多位長眠在這裡的烈士,接受人們的敬禮。

  陳偉時也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祭奠長眠在此的父親,我國著名的核科學家——陳達。

  56年前,還隻有二十幾歲的陳達和一群同齡人,義無反顧來到常年漫天黃沙的羅布泊。

  因為國際上的技術封鎖,研究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但基地的年輕人們卻迸發出艱苦奮斗,勇於創新的工作熱情。

  當第一顆核彈試驗的煙雲還在翻騰之際,陳達和戰友們便沖向了爆心。

  最關鍵的時刻,陳達和同事們超額十倍完成了取樣任務。

  從一名清華大學學生到一位核物理專家,技術將軍,中科院院士,陳達和很多並肩作戰的戰友,最終將英魂留在了這片熱愛的土地上。而在馬蘭基地,直到今天,一批批青年學子仍在相繼投身這裡,為國防事業奉獻著自己畢生的心血。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中國核物理學家王承書用一生中的三個我願意作出了肯定的回答。1958年,我國籌建熱核聚變研究室,46歲的王承書面對錢三強的邀請,毫不猶豫地說出:“我願意。”兩年后,錢三強再次找到王承書,希望她負責高濃鈾研制,面臨再次改行,王承書第二次說出:“我願意。”而1964年,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面對自己將隱姓埋名一生的抉擇時,王承書給出了第三次回答。

  從此,王承書隱姓埋名30年,堅守在高濃鈾的研制一線。

  如今斯人已逝,這張泛黃的字條卻清晰地記錄著她的諾言:“無論在任何條件下,堅決完成黨交給我的任何任務,在必要時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2018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鈾濃縮離心機研制成功,正是新一代年輕人完成了王承書一生的夢想。

  前人離開了,后人仍在傳承。在祖國的科研前沿,錢學森、南仁東們未竟的事業,早有后來人,繼續追逐著科技強國的夢想﹔為保護國家重點試驗平台壯烈犧牲的黃群、宋月才、姜開斌,他們的戰友用繼續堅守,獻上最好的祭奠﹔在祖國的海天陣地,張超年輕的生命過早凋零,但國產航母下水,殲-20翱翔天際,今日之中國國防可以讓你長眠﹔在險境重重的地方,為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全國14000多名人民警察和輔警犧牲了。如今,更多人民警察繼續踐行著光榮使命。在祖國的海疆前哨,守衛孤島32年的王繼才走了,但更多人已接過接力棒,0.013平方公裡的小島上寧靜祥和﹔在扶貧戰線,焦裕祿、孔繁森、廖俊波離開了,更多的扶貧工作者依然在攻堅克難﹔在八步沙、塞罕壩,后人們正在用行動捍衛著綠水青山的錚錚誓言。

(責編:王仁宏、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