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日電(記者陳孟)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表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潛力很大,但還有很多未知領域需要探索和創造,從具體工作來看有三個“關鍵詞”,分別是數據要素、融合發展和多元共治。
今日發布會上,伍浩就我國推動大數據創新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情況進行了介紹。他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黨的十九大對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作出了戰略部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
國家發改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過去一年,重點開展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斷完善數字經濟發展政策體系,特別是在推動政務數據共享開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
二是著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實施“互聯網+”行動,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三是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培育引導新業態新模式,鼓勵發展平台經濟、共享經濟﹔
四是深入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重點組織開展了“群眾辦事百項堵點疏解行動”,同時,構建了覆蓋全國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
五是積極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合作,推進信息基礎設施、跨境電子商務、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伍浩指出,過去一年數字經濟在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取得了很多新成效,可以簡要歸納為五個“持續提升”。
一是培育強大國內市場的作用持續提升。2018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5.4%,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16.4個百分點﹔
二是促進勞動者靈活就業的作用持續提升。新模式新業態孕育而生,帶動了配套服務業發展,創造了大量靈活就業機會﹔
三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持續提升。調研顯示,有92.9%的企業應用數字化技術后利潤率得到提升﹔
四是助力“放管服”改革的作用持續提升。數據共享交換總量已達394億條次,“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不斷深化,為公眾、市場主體提供更大便利﹔
五是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的作用持續提升。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一個大趨勢。
伍浩指出,總的來看,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潛力很大,總框架體系已基本構建,但還有很多未知領域需要探索和創造,關鍵要抓好落實。從具體工作來看,有三個“關鍵詞”:
第一是數據要素。要以數據要素為基礎,釋放增長潛能,暢通數據流通機制,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同時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以此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主體活力。
第二是融合發展。要以實體經濟為重點,推進融合創新發展。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研究出台深入推進“互聯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第三是多元共治。按照包容審慎原則支持創新,同時加強信用監管,實施聯合懲戒,不斷完善風險防范體系。目的還是要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健康可持續發展,造福人民。同時還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探討數字經濟的國際規則和治理體系。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