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萍:永不凋零的巾幗玫瑰

2019年03月28日15:47  來源:光明日報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張露萍像 新華社發

  新華社成都3月27日電(記者余裡、葉含勇)臨近清明,細雨紛紛。在位於四川崇州市中心的露萍廣場,豎立著一位女烈士的雕像——她就是我黨永不凋零的巾幗玫瑰張露萍。

  “我們崇州人都知道張露萍,她是我們崇州的驕傲。”據崇州市宣傳部工作人員楊虎介紹,張露萍出生於崇州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小成績優秀,原本可以選擇安逸自在的生活。但張露萍毅然投身艱苦的革命工作,在一個如花的年紀犧牲了。“她的精神永遠值得后來人學習。”

  張露萍,原名余碩卿、余慧琳、黎琳等,1921年出生於四川省崇慶縣(今崇州市)。1937年,在成都讀中學的張露萍,加入了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四川總隊,積極投身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同年11月,在共產黨人車耀先和黨組織的幫助下,張露萍奔赴延安,先后畢業於陝北公學和抗日軍政大學,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深秋,張露萍告別了生活近兩年的延安和戰友,告別了新婚不久的愛人,受黨派遣回四川工作,秘密打入重慶國民黨軍統局電訊處及電訊總台,擔任黨在軍統局的地下黨支部書記。他們白天分頭工作,晚上秘密聚會,交流情報。張露萍還負責與中共南方局的聯絡,把同志們從軍統機關截獲的重要情報送到南方局。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下繼續發展黨的組織,支部成員達到7人。

  張露萍領導的地下黨支部猶如一柄出鞘的利劍,插在敵人的心臟,在敵人最森嚴、最機密的特務首腦機關裡,構建了一個黨的“紅色電台”,同敵人展開特殊的戰斗。他們及時准確地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使黨組織多次躲過敵人的破壞,並使敵人的許多秘密行動被我黨掌握。

  1940年3月,地下黨支部不慎暴露,引發了震驚國民黨上下的“軍統電台案”。張露萍等7人全部被捕,被關押在重慶白公館監獄。面對多次嚴刑拷打,張露萍等同志始終沒有屈服招供,敵人用盡酷刑,還是一無所獲,后將他們7人轉押到貴州息烽集中營。

  1945年7月14日,敵人把張露萍與張蔚林、馮傳慶、趙力耕、楊光、陳國柱、王錫珍7人押上刑車。在通向刑場的路上,張露萍領著戰友們高唱《國際歌》,悲壯激越的歌聲表達了共產黨員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概。刑場上,張露萍和戰友們用盡全身的力氣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黨的好女兒張露萍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24歲。

  春雨紛紛洒落在今天的露萍廣場上,來往的崇州市民路過張露萍的雕像忍不住駐足緬懷這位黨的好女兒,美麗的巾幗玫瑰永遠開放在家鄉人民心中。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28日 04版)

(責編:岳弘彬、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