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農奴熱角村次仁德吉:“把共產黨的恩情說出來!”

汪純

2019年03月23日15:49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badqc9386_s.jpg

  圖為次仁德吉(右)和大女兒次仁桑姆准備展示她們編織的藏毯。記者 汪純 攝

  次仁德吉,女,生於1944年3月,現年75歲,阿裡地區日土縣日土鎮熱角村村民。

  民主改革前,次仁德吉從差巴變成堆窮,最后又淪落成朗生(即領主家奴),受盡痛苦和折磨。據次仁德吉回憶,其父母原來是阿裡地區改則縣色果(也音譯作“森郭”“森果”)部落的差巴。1948年,因難以承受沉重的差稅和高利貸的剝削,帶著年僅4歲的次仁德吉和另外兩個孩子逃到日土一帶,以乞討、打獵為生。1958年,為了生存,次仁德吉被送往日土宗官家,成為朗生,干著永遠干不完的臟活、重活、累活,卻連最起碼的溫飽也得不到保障。

  民主改革后,次仁德吉一家翻身得解放,分到了土地、牛羊等生產資料。上世紀60年代中期,次仁德吉當選為村婦女主任,帶領30多名婦女開墾田地,發展生產。1976年7月,次仁德吉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先后育有8個子女,晚年的次仁德吉享受著國家各項政策補助,生活幸福美滿。

  一條“生態風景廊道”從日土縣城延伸到位於邊境的熱角村。路在林中,院在綠中,人在景中,如果不是遠處湛藍天空下的雪山相映襯,誰能想到這裡是高原邊疆。

  走在熱角村干淨整潔的水泥路上,看不到一個閑人。這個半農半牧村裡,有的人在坡上放牧,有的人在田裡耕地,有的人在家做著手工藝品……每個人都在用雙手創造著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一處院子裡,75歲的次仁德吉正在用一台半自動洗衣機洗衣服。

  看到記者到來,次仁德吉趕緊招呼正在編織藏毯的女兒次仁桑姆倒酥油茶、拿風干肉。

  “現在家家都有水井,國電也開通了,這個小按鈕一按水就出來了,吃水用水都方便。”次仁德吉邊說邊將水泵開關打開,一股清水從管道裡涌出,老人熟練地按下洗衣機按鈕,然后將記者一行請進了溫暖的陽光棚。

  “現在這麼好的生活,那時候怎麼可能想象得到啊!也沒心思去想別的,每天隻想著怎麼吃到一口糌粑,怎麼活下來。”伴著酥油茶的香味,老人的思緒回到了那段暗無天日的歲月。

  “現在的孩子們無憂無慮、吃穿不愁,從幼兒園到高中都不要家裡掏錢,上大學還有獎勵和補助。”次仁德吉向記者介紹她的8個子女,還有她數十個孫子、重孫子們,攤著手說:“這麼多的孩子,要是放在民主改革前,連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從我記事起,我的童年都是在乞討和遭人唾罵中度過的。”

  次仁德吉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父親曾告訴她,全家原本是改則色果部落的差巴,各種沉重的差稅,嗷嗷待哺的3個孩子,讓家庭不堪重負,隻能靠借高利貸度日,但永遠也還不清的高利貸,使家庭陷入了無底的深淵。走投無路之下,父母隻能帶著年幼的孩子們逃到日土一帶,靠乞討和打獵為生。

  “大部分草場都是官家和寺廟的,他們是不可能讓我們打獵的,一旦被發現就會遭到嚴厲的懲罰。爸爸和哥哥隻能晚上偷偷出去打獵,可天太黑了,很難抓到什麼。”回憶著那段暗無天日的歲月,次仁德吉老人聲音有些低沉,“白天,我就和媽媽一起出去乞討,如果別人能施舍一點釀青稞酒剩下的酒渣,或者泡過的茶葉渣,今天就算是收獲很大了。”

  “那時候,我們經常兩三天都沒有東西吃。有好幾次我都覺得自己快要餓死了,那種餓肚子的感覺我一輩子都忘不了。”說完,次仁德吉布滿皺紋的眼眶濕潤了,身子也靠到了藏式床的靠背上,女兒次仁桑姆趕緊扶住老人,見此情景,記者一行也不忍心再採訪下去,隨即離開了。

  在村子裡,當記者一行採訪邊境小康村建設和鄉村旅游開發情況時,次仁德吉老人主動找到了記者。她拉著記者的手,走到一處嶄新的二層藏式別墅前,“記者同志,你看,這是我最小的兒子洛桑班覺的房子,今年下半年就可以搬進去了。現在有的年輕人根本想象不到舊西藏的苦,甚至不相信竟然有那麼黑暗的年代,這也不怪他們,這幾十年的變化是過去上千年都不曾有過的。”

  “我受的那些苦都過去了,再也不會有了,但是我要把我受過的苦說出來,把共產黨的恩情說出來,告訴所有人。隻有知道舊西藏的苦,在新社會成長起來的孩子們才能更加珍惜新西藏的甜。”再次走進她家的陽光棚,老人平靜了很多,說起了那些原本不願再提及的往事。“在官家眼裡,我們就是會說話的‘牲口’,給我們東西吃只是為了讓我們能有一口氣繼續干活。而且我們吃的東西和牲口吃的確實沒啥區別。”

  1959年4月,阿裡分工委和軍事管制委員會向日土宗派出軍事代表及工作組,接管了日土宗政府,廢除了一切差役和苛捐雜稅,還將原來農奴主佔有的東西分發給了大家。次仁德吉清楚地記得,她家分到了3畝多地、20隻綿羊、1頭牛和1匹馬。

  “共產黨和解放軍對我們窮人是真的好,每家都分到田地和牛羊不說,部隊還會不定期給我們送柴火,送水,有時候還送菜。”次仁德吉感慨地說。

  民主改革后,次仁德吉當選為村婦女主任,帶領30多位婦女,開墾了50多畝荒地。1976年7月,次仁德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舊社會干活越干越看不到希望,在新社會干活越干越有勁!”次仁德吉告訴記者,直到現在,她在家裡還會編織一些手工藝品。說完,她從櫃子裡拿出她剛編織好的藏毯,走到院中向記者一行展示。陽光下,次仁德吉滿面笑容。

(責編:馬昌、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