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初春,遼沈大地,堅冰正在融化。沈陽市鐵西區華晨寶馬新工廠工地上,一派火熱建設場景:一台台施工機械在平整土地、夯土打樁。未來兩年內,寶馬集團將在這裡投資數十億歐元,2020年寶馬首款純電動汽車產品將從這裡駛向全球。
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機器人、信息技術……這些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沈陽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
“沈陽面臨的問題,不僅有經濟發展的失速,更有產業結構的失衡。”遼寧省委常委、沈陽市委書記張雷說,“我們既要殺出一條血路,也要走出一條新路,要蹚出一條以高質量發展推動振興的路子。”
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國企混改加速、新興產業迅速成長、轉型升級加快……臥薪嘗膽之后的沈陽正在開創高質量發展、全方位振興的新局面。
拖了8年的土地証下來了
去年底,建筑面積超百萬平方米的大型綜合體項目裕景中心拖了8年的土地証,終於辦下來了。投資數十億元的項目就因為1.8億元的土地滯納金未繳納,遲遲未能辦理土地証。這讓投資者很上火。
“滯納金未繳,責任不在企業,在政府部門。土地沒及時達到淨地,我們要敢於擔當,這個責任由區裡來承擔,不能讓企業埋單。”項目所在地沈河區區委書記王忠昆力排眾議。最終區裡協調免繳滯納金。
敢於還舊賬、善於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是沈陽打造誠信政府的要求,也是沈陽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具體舉措。2018年,沈陽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涉企收費施行清單管理,“紅中介”“灰中介”全面清理﹔通過一証零表、証照聯辦,企業開辦時間從10天壓縮到3.5天,居於同類城市領先水平。企業發展的要素成本大幅降低,電價、水價、燃氣配套費平均下降10%。
2019年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全市第一個大會就是推進營商環境建設。“萬人進萬企”,每一個企業都有一名黨政干部包扶,全市有10026名干部成為企業“一對一”的“信息員”“聯絡員”“協調員”“服務員”。
營商環境的優化,帶來市場活力的增加。2018年全年新增市場主體超過17萬家,民間投資增長超過18%﹔實際利用外資增長超41%,引進內資增長15%。2018年底,寶馬集團增資華晨寶馬,持股增至75%﹔尤其是寶馬新工廠,將生產寶馬集團首款純電動汽車BMW iX3。
長期虧損老國企翻身了
2019年元旦剛過,東北制藥給普通員工發放8000萬元現金紅包的照片,著實在網上火了一把。2018年,東北制藥實現銷售收入超90億元,繳納稅金超5億元,同比增長40%以上。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幾年前還虧數億元的老國企。2018年,沈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下大力氣推進國企混改,遼寧方大集團通過二級市場增資成為東北制藥控股股東。方大集團接手企業管理后,先后推出高管股權激勵和骨干員工持股、全員定崗工資上漲50%等一系列措施,激發出企業的人才、技術等優勢﹔干部也不再是“市管”,而是職業經理人,能上能下。
“2018年銷售收入大幅增長。今年目標又摸新高,軍令狀定了151億元。”公司董事長魏海軍很有信心,“以前不要說增這麼多,調高10%,都布置不下去。混改后,員工個個鉚足了勁,既有信心,又有動力。”
東北制藥是沈陽國企混改的一大亮點。2018年,沈陽市委市政府下大決心攻堅國企改革,一堆積累多年的老大難問題開始破解。符合條件的企業55%實現了混改﹔盛京金控等新組建的三大國資運營平台運行有序,對國企真正實現從管資產向管資本過渡。139個央企、省企“三供一業”項目移交沈陽﹔245戶“僵尸企業”處置完成﹔427戶廠辦大集體改革啟動。
“沈陽智造”新名片擦亮了
2018年下半年,國務院對全國轉型升級示范區27個城市評估,讓人沒想到的是,培育新動能轉型發展,排名第一的是沈陽。
2018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新增380余家,總數達1230家,位居東北第一!
緊緊咬住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不放,這是沈陽新一輪振興發展的突出特色。“新時代沈陽全面全方位振興,既要抓住存量提升,做好傳統優勢產業升級,又要抓住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高新技術,培育做強新興產業增量。”沈陽市長姜有為如是說。
韓國冬奧會閉幕式,由沈陽新鬆機器人研制的8台機器人完美無缺的演出、和演員天衣無縫的配合,燃爆全場,也代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產品的智商和智造水平。
新鬆是沈陽智造的名片。2018年,沈陽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實現迅猛發展。機器人產業產值首次過百億,航空產業產值實現403億元,都實現兩位數增長﹔生物醫藥從無到有,產值達56億元,增長32%。
創新驅動下,一批“隱形冠軍”“單打冠軍”企業脫穎而出。沈陽緊緊圍繞高新技術產業,拿出近2億元資金,施行了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全年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1400余家。
增量擴容,存量升級,是沈陽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沈陽明確提出用3—5年打造兩個3000億—5000億元級產業、10個千億元級產業鏈。到2020年,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群)實現產值3000億元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群)實現產值2000億元以上,農產品精深加工、金融、現代物流、旅游會展等4個產業鏈實現產值1000億元以上,機械裝備、電力裝備、機器人及智能裝備、航空、生物制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6個產業鏈實現產值700億元以上,最終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制造業升級並駕齊驅、現代服務業發展和傳統服務業優化相互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軍民融合發展的產業結構新格局。
2018年,沈陽靠苦干實干穩扎穩打走出了多年來最困難時期,夯實了基礎,企穩筑底,開始爬升:一般預算收入超720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吸引大學畢業生11萬人,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一步。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