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2月23日電(記者魏一駿)習慣性地按流程取下挂鎖、拔掉插銷,在略有些濕滑的地面上扎穩馬步猛地發力,干脆地扳動道岔完成軌道轉換,這套連貫的動作,金如根已經重復了39年。
不久之后,一列被稱為“綠巨人”的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就將駛入杭州客車整備所,進行臥具更換和車底檢修。
杭州客車整備所所在地,是始建於1906年的百年老站南星橋站的一部分。“火車行駛通過道岔變換實現轉向,因此道岔相當於火車的‘方向盤’,現在隻有少數車站還保留著扳道工這個崗位。”金如根說。
1980年,19歲的他進入鐵路系統工作。當時,南星橋火車站是杭州地區最大的貨運樞紐,設置了駝峰編組場,每天有幾十趟從全國各地開來的貨車集中到這裡,再按照每節車廂的目的地重新編組成列,他負責的是駝峰下道岔的扳道工作。
金如根回憶,在作業高峰期,一個班工作時間內他要扳200多次,不僅體力上承受著巨大的考驗,精力也必須十分集中,有時候不同方向的車廂間隔隻有幾秒鐘。
1996年,位於杭州城北的喬司編組站建成投用,南星橋站繁忙的貨運業務逐漸分流。同時,隨著杭州始發、終到的旅客列車不斷增加,進出杭州客車整備所的客車逐步增多。“相比以前工作量少了許多,但感覺責任更重了,要是因為扳道出現差錯造成列車出庫晚點,將會影響許多旅客的正常出行。”
扳動道岔后確認尖軌和正軌密貼﹔平時注意保養上油﹔冬季冰雪天及時除雪……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堅守了近40年,金如根對各類注意事項早已牢記在心。
作為一名“老鐵路人”,他也見証著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從我剛工作時的蒸汽機車,到后來的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現在我還給復興號扳道岔呢。”金如根笑著說。
隨著鐵路提速和智能化改造的不斷推進,近年來不少鐵路人工道岔已經被電動道岔所替代,操作人員隻要坐在電腦前點點鼠標,就能改變道岔方向。目前,南星橋站還有17名扳道工,而長三角地區也僅有不到300人在從事著這項工作。
在五六平方米的扳道工休息房內,一張簡單的折疊床,桌上兩部專用電話機,當天作業計劃單,一副老花眼鏡、一個對講機和一個茶杯就是他上崗的家當。說話間,略微泛黃的座機響了起來——車站值班員又傳來了列車進入的扳道指令。
“我們這一輩人退休后,扳道工這個職業也就退出歷史舞台了,我差不多干了一輩子,要站好這最后一班崗。”金如根感慨。隨即,他戴好工作帽,一頭扎進蒙蒙細雨中……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