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年,習近平多次赴全國各地考察,在貧困戶家中看灶台,在村頭洗衣池捶衣服,在托老所裡看望老人,在搬遷戶家中問收入......人民網記者沿著總書記的“民生足跡”回訪了這些曾與總書記“拉家常”的普通人。聽他們再聊聊生活上都有哪些新變化。
2018年2月11日上午,習近平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貧困戶節列俄阿木家中看望。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我看中了9號,那頭牛真壯。哎呀,抽了個7號,7號也不錯。”
“大家抽了號后,先簽借款合同,然后再分牛。”
……
寒冬,陽光從晶瑩的霧凇裡透了出來,照亮了整個昭覺縣三岔河鄉。
2018年12月10日,晌午剛過,等貧困戶代表和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成員到齊后,村民期盼已久的分發西門塔爾肉牛環節,在三岔河鄉的壩子上開始了。
“不要喂玉米面、土豆,吃干草就好。”分發結束后,被村民們團團圍住的綜合幫扶工作隊隊員李成勇,開始講解養牛的知識。
他所在的昭覺縣,地處大涼山腹心地帶,現有貧困人口7.5萬余人,是省內目前貧困人口最多的縣,也是涼山州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塊“硬骨頭”。
為了拿下這個全省貧困發生率最高的州,2018年6月,四川省新選派3500余名干部組成涼山州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李成勇就是這其中之一。在此之前,已有2000余人次的幫扶干部被派駐到涼山州的11個深度貧困縣。
為了實現2020年底全線脫貧的目標,2018年年內,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需要從年初的52.88萬人減少到31.7萬,貧困發生率從19.8%下降至7.1%,貧困村降至618個。
2018年2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春節前夕赴四川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時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
“我相信,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金色的夕陽,已經熟透,阿媽升起了煙火。放學后貪玩的孩子,趁黃昏,奔跑在林間和曠野,這是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的黃昏。
隆冬將至,彝族年的熱鬧勁兒還沒過去,回鄉過年的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時,總要講起2月11日清晨,習近平總書記來村裡的點點滴滴。
“大家都很驕傲,因為總書記來了我們村,來看望大家。”39歲的吉好也求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能和總書記握手,全家人還與總書記合了影。“真的有人給我們送來了合影,這張照片太珍貴了,我把它挂在了家的正中間。”
“你看,新做的臘肉又挂起了。”望著房梁上挂著的臘肉香腸,吉好也求講起豐收的喜悅。“土豆收成不錯,還有4000斤苦蕎,1000多斤玉米,雞賣了9000塊錢,一頭西門塔爾肉牛賣了1萬多……”算著賬,吉好也求笑呵呵地說,那天總書記抬頭看見挂在房梁上的臘肉,詢問家裡的吃穿怎麼樣。
要是總書記再問起家裡的收入,他能驕傲地說:“已經翻倍了。”
2018年2月11日,圍坐在村民節列俄阿木家的火塘邊,習近平同這家人,還有村民代表、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用拉家常的方式,召開了一場脫貧討論會。
“真想親口告訴總書記,我已經考上了村裡‘一村一幼’的助教,會教孩子們養成好習慣、說好普通話。”熱烈日作害羞地告訴記者,自從當上幼教,奶奶總是偷偷地去學校看她,“每天都督促我不要偷懶,要好好工作。”
“總書記的話像火塘裡的火一樣溫暖,給我力量。”回憶起那天圍坐的場景,70歲的吉木子洛說,“就像最親近、最熱心的老親戚,他來到我家火塘邊,挨著我坐下。我相信,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領到西門塔爾肉牛的村民鄭土呷高興地牽著牛准備回家(朱虹 攝)
“總書記的話,讓我感到了責任”
“習總書記卡莎莎、精准脫貧瓦吉瓦”“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 ……
在大涼山的公路邊、村口,常看到各種各樣的標語。彝語“卡莎莎”是“很感謝”的意思,而“瓦吉瓦”則是“好得很”的意思。這些標語,是當地群眾的心聲,更是催人奮進的號角。
火塘是彝族人家庭的象征,人們會圍坐著火塘取暖、歡歌、議事。
“發展特色產業、長期穩定致富,都需要人才。要培養本地人才,引導廣大村民學文化、學技能,提高本領,還要移風易俗,通過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習近平和大家圍坐在火塘邊拉起了家常,為當地脫貧攻堅工作開出了良方。
“我向總書記匯報說,自己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大學夢,改變命運﹔一個是致富夢,擺脫貧困。”作為返鄉創業年青黨員代表的洛古有格說,“總書記的話,讓我感到了責任。帶大家創業致富,要加倍努力。”
2013年,在外工作三年后,洛古有格毅然辭職,回到家鄉三河村,創辦起了烏金豬養殖合作社,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去年,又創辦了肉牛養殖合作社。
“現在,兩個合作社有110多戶農戶加入,其中有36戶是貧困戶。”洛古有格說,過去的這一年,全村人的生產積極性都很高,在外的年輕人也想返鄉創業,“村裡建了微信群,群裡大多數是在外打拼的年輕人。我總會分享村裡的變化、新的政策,既鼓勵大家多去闖蕩學習本事,也希望他們有一天能返鄉致富。”
從在國企工作,到回家養豬。從豬圈旁搭起的簡易棚,到1200多平米的新基地。創業五年來,合作社已帶動戶平均增收3000元。
“通過放牧無污染、綠色的烏金豬來打造品牌,同時帶動養牛、養雞產業。”洛古有格坦言,對於產品未來的銷路他並不擔心。將來,會借助電子商務、訂單農業等方式來開拓市場。還要擴大養殖規模,吸引更多的貧困群眾加入。“不僅在三河村,三岔河鄉,希望在全縣建立烏金豬基地,創建我們昭覺的綠色養殖品牌。”
“共產黨給老百姓的承諾,一定要兌現”
總書記來到大涼山,彝家兒女心裡暖洋洋。
“共產黨給老百姓的承諾,一定要兌現!”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語重心長。
“村裡的一些產業試點,2019年會規模化,大家干勁大著呢。”三河村第一書記張凌告訴記者,以發展適合當地生態條件的種植養殖業為原則,村上選擇了“短期+中期+長期”的產業結合模式。
“廣東佛山投入中華蜂養殖資金230萬元,支持貧困戶發展養蜂產業,目前正在做採購招標工作。預計明年底能見經濟效益100萬元,蜂蜜養殖戶戶均收入能達到3000元以上。”據張凌介紹,三岔河鄉的養蜂業有幾十年的歷史,蜂蜜品種好。涼山州內其它縣市、鄉村都到三岔河購買蜂種和蜂蜜。“好產業,才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過去一年,昭覺縣脫貧攻堅工作雖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越往后任務越艱巨。”涼山州副州長、昭覺縣委書記子克拉格坦言,昭覺仍面臨交通、教育、衛生、勞動力素質低等軟硬件基礎薄弱導致的發展瓶頸,“圍爐談心話家常,諄諄囑托記心間。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的硬仗。”
“四川彝區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也是全國貧困程度最深、扶貧工作最為艱巨的區域之一。”在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郭曉鳴看來,破解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面臨的嚴峻挑戰,必須創新扶貧模式,發揮其比較優勢,通過實施更加符合當地實際特征和貧困人口需求的扶貧政策措施,實現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和持續發展。
“以借養的方式,把牛種發給貧困戶飼養。三年內,村民隻要還清牛種6500元的本金即可。”張凌告訴記者,村上通過“借牛還牛”的方式,用活產業扶持周轉資金,購買能繁母牛幫助貧困戶發展養殖業,激發其內生動力。
“一年,就一年准能給村上還錢,這西門塔爾肉牛管錢得很。”選定了7號母牛的鄭土呷高興地牽起牛回家,“要回去告訴阿媽,我外出打工,有專門的農技員會教她如何養牛。”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