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重教 才子之鄉名遠播
“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撫州自古文風鼎盛,英才輩出,“才子之鄉”盛名遠播。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曾鞏,著名詞人晏殊、晏幾道父子,哲學家陸九淵,戲劇家湯顯祖等都出生在這裡,並濃墨重彩地走進中國歷史。
當今的撫州,崇文重教的傳統依然得以發揚和延續。撫州教育品牌不僅在江西有名,在全國也是赫赫有名。優良的撫州教育同樣飽含著夢想,寄托著廣大學子和家長的希望。
“很高興,很興奮!”雖然過去了二十多天,但是在回憶起得知兒子劉浩捷以700分的成績獲得江西高考理科第一名的那一刻,劉芬鳳還是很激動。
劉浩捷在臨川一中讀書三年,劉芬鳳陪讀了三年,母子兩人就租住在學校門口。三年中,讓劉芬鳳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一那段時間,因為孩子剛到一個陌生環境,面對全新的課程。
“為了他能安心學習,我們再累再苦都值。”盡管負擔不輕,選擇全職陪讀的劉芬鳳道出了不少父母的心聲。
劉浩捷在高考中的出色表現,在撫州人看來並沒有多少意外。因為,撫州基礎教育水平長期居江西省前列。恢復高考以來,撫州向全國高等院校輸送了優秀學生數十萬名。曾幾何時,撫州一中被錄取少年大學生比例佔全國十分之一的消息,一度轟動全國。
一段時間,前來臨川“留學”的中小學生多達上萬名,形成了獨特的“撫州教育現象”。這些“留學少年”來自全國各地,不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家長們不遠千裡把孩子送到臨川上學,其原因是“這裡是才子之鄉,學校的學風和教學質量好。”
據撫州市教育部門統計,該市高考成績連創輝煌,一本、二本上線率連續十三年保持全省領先,“十二五”期間該市錄取北大、清華218人,佔全省的30%。全國21個省市4萬多名學生慕名到撫州就學,近4萬名專家學者等人到撫州考察教育工作,撫州教育品牌聲名遠播。
很多人會認為,撫州在應試教育方面很厲害。其實,素質教育在撫州同樣受到重視,升學成績只是撫州教育被放大的一個亮點。
臨川二中學生在練習戲曲廣播體操(時雨 攝)
“腕花小雲手、亮相、打拱、四方步……伴著古典戲曲音樂,數十名中學生在操場上練起了操。”人民網記者在臨川二中拍攝的一段戲曲廣播體操短視頻也意外走紅網絡,讓撫州戲曲進校園活動一時成為熱點。撫州近年來大力推行戲曲進校園活動,全市有30多所中小學成立了戲曲社或戲曲興趣小組。該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戲曲是我們撫州的魂,不能丟了,繼承傳統文化從孩子抓起。”
戲曲進校園活動反映了撫州弘揚傳統文化、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側面。這幾年,撫州各地學校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和藝術節、運動會等文體活動,同時還鼓勵更多的學校多樣化特色辦學,先后被列為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和江西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
以讀書為榮、以教師為尊、以學生為重,正是基於這樣的教育風尚,撫州才子頻出,遍布天下,在社會各個領域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撫州教育也在不斷努力完善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和制度環境,增擴教育品牌的內涵與外延。
![]() |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