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中國最難隧道工程大柱山隧道:歷時9年仍未打通!

2017年06月09日11:46  來源:人民鐵道網
 
原標題:直擊中國最難隧道工程大柱山隧道:歷時9年仍未打通!

  “別拍。”看到記者拿相機對准自己,姜棟輕輕吐出兩個字,強忍淚水。“我沒有后悔過,難是難了些,但大伙兒都守在這裡,就覺得沒有過不去的關。”說到這兒,姜棟扭頭看著門外,淚珠從臉上滑落下來。

  門外,重重疊疊的大山擋住了視線,那就是著名的橫斷山脈。

位於橫斷山中的隧道工地,左下角為瀾滄江。唐克軍 攝

  大山之中,瀾滄江畔,一座14.5公裡長的鐵路隧道,來自中國中鐵一局四公司的姜棟和兄弟們苦戰了9年,正洞還差4公裡多、平導還差3公裡多才能貫通。

  他們有一個約定,掌子面貫通時,大家不見不散。

  26個月,156米

瀾滄江在橫斷山中奔騰南下。唐克軍 攝

  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的橫斷山,是全世界最復雜、險峻的山系。山在這裡一改自西向東的慣例,齊刷刷由北向南橫貫而下,阻斷東西方向的交通,故名“橫斷山”。

  歷史上,人類在此開辟的每一條路都付出了沉重代價。1938年修筑的滇緬公路有著“血路”之稱,修筑過程中幾乎每一尺公路上都凝結著鮮血,而半個世紀之前修筑成昆鐵路時,一千多名鐵道兵埋骨青山。

  “放在20年前,這樣的項目想都不敢想。”中鐵一局四公司紀委書記游宏生說,成昆鐵路實際上只是從橫斷山邊緣擦過去,而330公裡長的大瑞鐵路是穿越橫斷山脈的第一條鐵路。

  大瑞鐵路共有40多座隧道,其中14.5公裡長的大柱山隧道2008年開工至今9年仍未貫通,刷新了鐵路歷史,被稱為中國前所未有的最難掘進的一條隧道。

工人在水中噴射混凝土。

  在隧道挖掘面——掌子面上,涌水、突泥,是施工人員最害怕的情況。中國有很多難開掘的隧道,突泥涌水不少見。而在大柱山隧道裡,災害成了日常。90%的時段,人們都在和突然涌出的大水和泥漿作戰。

大柱山隧道進口平導燕子窩斷層掌子面突泥涌水,大量泥砂夾雜孤石瞬間鋪滿隧道。

  程瑞負責隧道進口的施工,他曾近距離拍攝過一次突泥:掌子面出現一個小潰洞,流出泥、砂、石礫的混合物,一塊大石頭擋住潰洞,但很快也落下來,潰洞越來越大。最后,泥石流充滿了掌子面前的幾十米隧道,葬送了他們幾個月的辛苦成果。

大柱山隧道進口平導燕子窩斷層突泥涌水,洞口瞬間成為汪洋。

  “這次涌水,從去年9月至今隧道隻前進了20米左右,每小時近3000立方米的水量,根本無法施工,打隧道沒有進尺,說什麼都沒有用。”程瑞說著說著眼圈就紅了。

  幸運的是,2008年開工至今沒有人員傷亡報告。

  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付出代價。這次的代價是時間。

立架工人在隧道中冒著大水安裝鋼架。

  “大柱山隧道正洞和平導一共要穿越12條斷層,目前已經通過了10條,之前最難的一個燕子窩斷層,24小時輪班施工,26個月隻掘進了156米。”中鐵一局大瑞鐵路項目經理姜棟說,先后有500多名專家前來會診,也沒有找到更快的辦法。

  “項目批復時,沒有意識到地質的復雜程度。”雲桂鐵路雲南公司大瑞鐵路指揮部副指揮長曾勁說,“全線原計劃2014年完工,但現在看來得到2021年。”

  決戰“水深”“火熱”

大柱山隧道進口端涌出的水從山上瀉下如瀑。史飛龍 攝

  瀾滄江西岸的峭壁上,一條瀑布飛流直下,源頭就是大柱山隧道。

隧道內的洶涌水流。唐克軍 攝

  進了隧道剛走幾米,記者的雨靴就灌滿了水,褲子完全濕透。

隧道內的救生衣。唐克軍 攝

  靠近掌子面的洞壁上,紅色的救生衣和游泳圈分外顯眼。

23歲的王玉福。史飛龍 攝

(責編:張琪昭(實習生)、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