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中國最難隧道工程大柱山隧道:歷時9年仍未打通!【2】

2017年06月09日11:46  來源:人民鐵道網
 
原標題:直擊中國最難隧道工程大柱山隧道:歷時9年仍未打通!

記者在採訪王玉福。

  掌子面左側,23歲的王玉福穿著雨衣和救生衣在岩壁上鑽孔泄水。水柱從鑽孔中噴射而出,他和工友們弓著背把鑽頭往裡塞,身體全被罩在水中。

工人頂著水流安裝鑽頭。唐克軍 攝

工人冒著巨大的水壓艱難施工。史飛龍 攝

工人全身濕透。唐克軍 攝

隧道內大水如注。唐克軍 攝

技術人員查看排水情況。唐克軍 攝

  “瀾滄斷裂帶的地質情況是最麻煩的,我們對它的認識不深。”中鐵二院大瑞鐵路項目常務副經理何萬陽說,“大柱山隧道的涌水量,目前已有1.5億立方米,能灌滿15個西湖。這麼多的水是哪裡流來的?還很難准確判斷。”

工人坐在冰塊上休息。 唐克軍 攝

  “水深”的另一端是“火熱”。在隧道出口方向,付義平和工人們隻能穿著褲衩干活,隔十幾分鐘就拉起水管從頭到腳澆水。熱得受不了時,就走到工地從外面買來的大冰塊上坐一會兒。即使這樣,一個班也隻能撐兩個小時。

重達一噸的冰塊放在隧道內兩三小時即會化掉。

  負責隧道出口方向施工的陳志強告訴記者,高地溫加上獨頭掘進7100多米導致通風難,讓掌子面的溫度達到近40攝氏度。

  “火熱”的一端,也會涌水。而且因為出口方向掌子面比洞口低,水不能自己流出,隻能反坡排水。反坡排水不僅危險大,而且資金投入也很大,項目部建了5座抽水站,40台大水泵接力,才把水從掌子面排到隧道外面。

大柱山隧道進口平導掌子面開挖后圍岩失穩,大量圍岩剝離掉落,多日施工成果毀於一旦。

  “水深”和“火熱”,僅是眾多難題中的兩個。大柱山隧道一路穿過30多種圍岩,幾米范圍內可能存在多種地質。“岩石裡可能藏著一條河,也可能是泥石流溝,還有可能是瓦斯、輻射、軟弱圍岩,稍有不慎就是災難。”項目總工程師劉昕華說。

  “如果圍岩好,能夠快速掘進,我的心情就跟中彩票一樣。”程瑞說,“如果圍岩差,幾個月都進不了一步,心情就很糟糕,絕望。”

  “在項目上,大家彼此有句祝福的話:祝你圍岩好!”項目部黨支部副書記張斌說。

  約定不見不散

技術人員在掌子面商討施工方案 。史飛龍 攝

  “9年了,有些人大學畢業分配到我們這裡,戀愛,結婚,已經生了兩個孩子,但是職位沒有多大變化,要是放在其他項目,早該當上中層干部甚至副經理、經理了。”姜棟說,“當然也走了很多人。但留下來的人都准備堅守到最后。”

  1992年出生的吳浩就是其一。“跟我回家吧,咱家不缺這點工資!”去年,吳浩父親從陝西渭南輾轉來到項目所在地雲南保山,在條件簡陋的宿舍門口,他拽著吳浩的胳膊往外拖,怎麼也拖不動。

  問起為什麼不走,大家的目光齊刷刷的投向姜棟,“姜哥把我們當親兄弟,他在我們就在。”

中鐵一局大瑞鐵路項目經理姜棟。史飛龍 攝

  “其實原因不在我。”姜棟頓了頓說,“一件事情沒有干完怎麼能走,中途走了,以后怎麼有臉跟別人或者自己的孩子說呢。”

  姜棟說:“我們早就約好了,掌子面貫通時,大家不見不散!”

  截至5月31日,大柱山隧道正洞開累完成了10033米,平導掘進已經突破11000米,正在通過最后一個叫“一井水”的斷層。按照這個進度,大瑞鐵路有望在2021年開通運營。

雲南省保山市,大瑞鐵路部分橋梁工程已近完工。唐克軍 攝

  屆時,火車隻需7分鐘,就能穿越14.5公裡的大柱山隧道,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這7分多鐘的暢通,姜棟和他的兄弟付出了13年的青春。

  新聞鏈接

  大瑞鐵路

  大理至瑞麗鐵路東起大理站,西至中緬邊境城市瑞麗。鐵路自大理始發后,沿西洱河右岸而下,跨漾濞江、銀江、瀾滄江,穿大柱山后至保山市,再經怒江、高黎貢山,終到瑞麗,全長330公裡。大瑞鐵路是西部開發性新線項目之一,也是我國西南進出境通道之一的中緬國際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瑞鐵路建成后,將重塑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輝煌,進一步凸顯雲南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對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雲南對外開放水平,推動我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交流合作具有深遠意義。

  大柱山隧道

  大柱山隧道是大瑞鐵路全線最高風險隧道。設計為單線鐵路隧道,全長14484米,設置“兩橫一平”,隧道最大埋深為995米。隧道洞內縱坡設計為 “人”字坡,除出口段2750米為3‰上坡外,其他最大縱坡23.5‰。隧道施工隻能從進出口獨頭掘進,無豎井、斜井等輔助施工條件,最大獨頭反坡掘進8400米。隧道正洞和平導施工受洞口場地條件限制,施工干擾較大。平導輔助正洞施工,其多工作面施工在長距離通風、運輸、供水、供電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干擾和難度,施工協調管理能力要求極高。

  大柱山隧道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具有“三高四活躍”的特點,存在斷層破碎帶6條(總長1200米,其中水寨斷層640米)、岩溶及岩溶水、暗河、溶洞等岩溶形態、高地應力引起的岩爆和軟岩大變形、放射性(1600米)、高地熱(39℃)等不良地質。施工中易遇到突水、突泥和圍岩失穩等地質災害,特別是在有強岩溶水以及部分斷層帶(尤其是有夾泥破碎帶的正斷層),易產生較大規模的突水、突泥段(3210米,最大涌水量為120000米3/d)。在隧道洞身通過的各級圍岩,岩質較硬,性脆,特別是地處硬質岩的應力聚集帶,聚集了較大的應力,施工中易出現岩爆現象,同時,隧道穿越1.27公裡的煤系地層,含有瓦斯氣體。

  大柱山隧道進口在施工中,先后順利通過平導燕子窩斷層、正洞燕子窩斷層及平導水寨斷層,其中,平導燕子窩斷層施工難度最大,耗時最長。

(責編:張琪昭(實習生)、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