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全面深化改革立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動搖、不鬆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我們就要重視什麼、關注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習近平
“新年之際,我最牽挂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麼樣、住得怎麼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表達的“最牽挂”,緣於對民生福祉的深切關注。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始終是改革前行的目標和方向。一切改革的實施,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人民﹔一切改革的推進,都離不開人民的力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深銘刻在一年來改革的設計與落實中,也深深銘刻進百姓每一天的生活裡。
提升百姓獲得感,消除貧困是第一步。
2016年7月,寧夏楊嶺村。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回族群眾馬科家,掀開褥子看炕壘得好不好,問屋頂上鋪沒鋪油氈、會不會漏雨,電視能看多少個台。牆上張貼著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精准脫貧信息卡”引起他注意。
“6口人、勞動力2人,養牛6頭,種玉米15畝,牛出欄2頭收入7000,勞務輸出收入21500,綜合收入47000……”習近平總書記逐項察看,一筆一筆算著馬科家的收入賬。
同馬科一樣,當時全國還有5000多萬貧困人口,到2020年要實現全部脫貧目標,脫貧攻堅到了攻克最后堡壘的階段。
自上而下層層建立脫貧攻堅責任制,是確保完成“十三五”脫貧攻堅硬任務的硬措施。2016年不斷出台的改革舉措抬升“底線”刻度,讓社會更加溫暖:貧困地區水電礦產資源開發資產收益扶貧改革試點確保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在資源開發中直接受益、持久受益﹔貧困退出機制杜絕“數字脫貧”“假脫貧”……
脫貧之戰,承載著人民之福、凝結著民族之夢。2016年10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讓總書記最牽挂的困難群眾看到了幸福的明天,也有了更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推進改革,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
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談及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關注群眾多方面、多層次需求,創新方式方法,多用善用會用多予少取、放活普惠的辦法推進改革,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一年來,兒童醫療資源緊張狀況有所緩解,家庭醫生走入尋常百姓家﹔農村教育短板正在補齊,民辦學校實施分類登記分類管理﹔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對農村薄弱、小規模學校進行全面改造﹔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對在艱苦偏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等給予特殊傾斜政策……
2016年,湖南湘西農村的普通教師楊豫湘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獲得感。“本來想到城裡找個工作。如果以后村裡的學校條件好了,在村裡教書評職稱還有優惠,就不用搬家了。”楊豫湘言語間幸福感滿滿的。
對待老年人的態度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目前我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讓老年人安享晚年,是2016年改革關注的重點之一。中央深改組會議兩次審議《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意見》,推動出台《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著力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將得以更好滿足。
增進民生福祉,既有物質方面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也包括精神層面的獲得感。
“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表達人民的心願、心情、心聲”——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希望,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根本遵循,也是文化民生的具體要求。
通過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生,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文化發展成果。一年來,文化體制改革繼續聚焦短板發力,以文化扶貧助推文化小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向百姓免費開放﹔電影公益放映提升質量,讓群眾不但能“看到電影”還能“看好電影”﹔文化服務更好對接百姓需求,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獲得了百姓的“點贊”。
百姓的獲得感,離不開社會的公平正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著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對原審被告人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再審案公開宣判,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聶樹斌無罪。這一洗雪21年沉冤的判決,還了聶樹斌及其家人一個公道。
從案件引起社會關注,到新聞媒體持續追蹤,專家學者反復研討,再到這塊硬骨頭最終被啃下,聶樹斌案被認為是中國司法體制改革跋涉前行進程中的一個標杆事件。
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是抓住了當代中國發展的關鍵。
過去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12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其中涉及民生相關議題的會議就有9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民生領域文件至少有14個,涉及扶貧、醫療、就業、教育、養老、社保等多個方面。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8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在長征路上留下膾炙人口的名句,彰顯了共產黨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80多年后的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擎改革旗幟,以披荊斬棘的勇氣、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厲風行的作風推進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正堅實行走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大地上,輝映在老百姓的笑臉裡。
今天,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長征路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仍然需要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在改革路上一往無前!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 記者霍小光、張曉鬆、胡浩、羅爭光)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