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報紙和她的網站(人民眼·人民網20年)【4】

弄潮媒體融合發展
《人民時評》是人民日報評論版上的一個名牌專欄,已在人民日報上存續12年。其實,這個欄目在登陸人民日報之前,早已在人民網上活躍了4年。
評論,一直是人民日報的核心競爭力。母體的特種優勢如何在互聯網上延伸?4歲的人民網用行動回答——2001年3月21日,國內首個網絡原創評論專欄《人民時評》面世。
“跑去尋求人民日報評論部的支持,沒想到,他們和我們想到一起了。”時任人民網評論部主任的唐維紅回憶道。
彼時,人民網抓選題,約人民日報記者編輯寫評論,他們給網站寫稿放得開,觀點犀利,言簡意賅,文如行雲流水,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紅客”“黑客”都對網絡秩序構成危害》《戶口還有多少魅力》等快速及時、語言生動、網絡特性鮮明的評論,給網民前所未有的閱讀快感。加之每日固定在首頁重要位置推薦,社會反響強烈,點擊量過百萬、轉載過千尋常見,《人民時評》一炮走紅。
2004年4月14日,《人民時評》在人民日報五版視點新聞版“落地”開欄,這是人民日報歷史上的第一個新聞時評專欄。此后,《人民時評》報網“雙劍合璧”。一個品牌、兩個陣地,話題聯動、言論共鳴,報紙求深、網絡求快,威力大增。2006年,網絡新聞首次被納入中國新聞獎評選,首發在人民網的《人民時評》欄目稿件《我們怎樣表達愛國熱情》問鼎中國新聞獎網絡評論一等獎。2007年,人民日報《人民時評》欄目獲評中國新聞獎名專欄。
2011年6月,“十年磨一劍”的人民網《人民時評》,改名為《人民網評》,力求尖銳而不尖刻、包容而不縱容、中肯而不平庸的視角,傳遞民生訴求、促進社會和諧、推動國家進步,與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同向而行、遙相呼應。
細心的網友發現,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行政職業能力測試題第25題,選用了《人民網評》專欄評論《“寬容改革失敗”有助於提升決策理性》。無獨有偶,人民日報評論也在此前一年進入了國考行測試題。“備戰國考,要多看人民日報評論、《人民網評》”的說法,在“公考大軍”中不脛而走。共同的“人民”根脈,述說著二者的特殊淵源,也成就了媒體融合發展一段佳話。
翻閱人民網成立20年來的大事記,“舉全社之力辦好人民網”,是出現頻次極高的一句話。
人民日報社總編輯李寶善說,人民網在本報媒體方陣中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抓好導向,做好內容,二次傳播好人民日報。
早在世紀之交,人民日報編委會就決定在6個採編部門設立網絡新聞採編組,在8個部門設立網絡新聞專職編輯。2004年4月,人民日報五版開辟《人民網讀者留言板》專欄,刊登人民網網友對前一天人民日報新聞報道的反饋評論,此舉被外界評論為“開創了報網互動的先河”。從報網互動邁向報網融合,再到目前的媒體融合,人民網與人民日報從相“加”走向相“融”。
以內容為根本,以技術為支撐。人民網始終重視新技術在互聯網傳播中的應用。2015年“習馬會”的海外移動傳播、大型無人機報道《啟航:新棋局 瞰長江》、VR紀錄片《山水赤溪》等新技術新產品,都收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如今,視頻直播、無人機、VR等新技術手段已成為人民網日常報道的標配。
媒體融合發展也是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必由之路。以臉譜和推特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平台的興起,深刻改變了媒體生態和傳播格局。
如何與國際主流媒體競爭傳播力和話語權?人民網早在2011年就在臉譜和推特注冊了賬號並獲得認証,是最早開設賬號的中國媒體之一。
當時針指向2017年,由人民網運營的人民日報官方臉譜賬號迎來了第3000萬個粉絲。單帖帖文互動量平均超過1萬。總粉絲數和互動率連續多年保持全球報紙媒體第一位,領先於《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路透社等歐美主流媒體。與此同時,人民網運營的人民日報推特賬號粉絲數達到265萬,位居世界主流媒體前列。
能夠將中國聲音直接推送給海外3000多萬粉絲,人民網擴展了人民日報的傳播邊界。習近平總書記出訪以及在國內的重要講話、出席活動等,是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的報道重點,2016年全年發布習近平總書記推文及帖文達到1200多條,國外讀者的閱讀總量超過10億人次。
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賬號遵循傳播規律,注重報道的平民視角、貼近性和本土化,探索“硬”話題的“軟”表達。《重慶無腿村醫15年“走”壞近30個凳子》一文,3萬多人點贊,1000多人轉發,270多條留言清一色表達贊美之情。滬昆高鐵北盤江特大橋通車的視頻,則將一個日新月異、發展進步的中國形象呈現給世界。美國杜克大學教授拉爾夫·利欣格看后留言:中國對基礎設施進行了很多投資,令美國看起來像個落后的國家。
如今,依托人民日報社和人民網在國內和國外的分社、分公司,人民網構建了全天候、全球化、全語種、全平台的新聞採編和發布能力。
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全國媒體深度融合工作座談會1月5日在人民日報社召開。人民網將落實中央領導同志要求和人民日報編委會部署,創新內部組織結構,重構新型採編發網絡,整合優勢採編隊伍,強化融媒體平台建設,全面融入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運行機制,努力成為人民日報媒體融合發展的一方主力軍、人民日報新型傳播矩陣的一方主陣地。
在2017年的新年鐘聲敲響之際,25個省市區45座城市的10萬余名群眾,元旦期間參加了人民網發起的“不忘初心走向明天”徒步迎新活動。
不忘做好“網上的人民日報”的初心,在媒體融合發展、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時代變革中勇毅前行,“融發展,再出征”,人民網永遠在路上。
(參與採寫:人民網彭博、楊佳、楊伊、文鬆輝、趙艷紅、吳成良、覃博雅、燕勐、姚奕、劉鵬飛、羅旭)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15日 05 版)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