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台北11月12日電(記者趙博 李凱)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在台灣,民進黨上台后操弄“去孫中山化”,企圖令社會陷入淡漠和遺忘的氛圍。然而,昭昭青史不容成灰,台灣同胞對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尊敬與愛戴,對其革命思想和奮斗精神的繼承與弘揚,均有史實為証。
“史料記載,孫中山先生曾三度到訪台灣。在其思想感召下,台灣涌現了羅福星、蔣渭水等一批青年志士,或奔赴大陸投身革命,或在台組織反日斗爭,書寫下可歌可泣的篇章。這足以証明孫中山與台灣的歷史連結之深,社會影響之巨。”台灣歷史學者、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說。
“三百萬台灣同胞剛醒,微先生何人領導”
孫中山先生三次來台前后跨越近20年,均在台灣被日本殖民期間。他的每一次到來,都給掙扎於日本鐵蹄下的台灣同胞以巨大的希望和鼓舞,也得到有識之士的鼎力相助和傾心相隨。
廖家“一瓶酒”的故事流傳甚廣。1913年8月,孫中山二度來台,籌措革命經費。台中葫蘆墩區(今台中豐原)60歲的區長廖乾三積極聯系當地士紳募得6萬元,交給兒子廖進平轉致。據載廖家富甲一方,資產共約10萬元,可見募款之豐。孫中山感激其壯舉,特以威士忌酒一瓶相贈,廖家視為“傳家寶”珍藏近一個世紀。
“在當時日本殖民當局強力鎮壓抗日分子的肅殺氛圍下仍踴躍捐資革命,充分體現台灣同胞渴望祖國中興的特殊情感。”戚嘉林說。
孫中山所宣揚的救國圖強、民族復興的革命思想,在不願做“亡國奴”的台灣同胞心中激起共鳴,讓日本殖民當局深感不安。1918年6月,孫中山第三次造訪台灣,日本政府和日本在台“總督”竟不讓他與台灣民眾見面,隻許小住一日便促其離台。此后,他便再也沒能踏上台灣的土地。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消息傳到台灣,民眾哀痛萬分。當時的《台灣民報》發表社論《哭望天涯吊偉人》,在北京大學就讀的洪炎秋等台灣學生寫下挽聯:“三百萬台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舍我輩其誰分擔!”
兩天后,台北愛國社團召集追悼活動,5000多市民冒雨參加。先生逝世兩周年時,仍有4000多人不顧日本殖民當局的壓制慨然參加紀念會。1929年,先生靈柩安葬南京,台灣民眾又一次自發組織遙祭活動。
“台灣民眾對孫中山先生的尊敬、哀悼、懷念與對祖國的認同,可從點點滴滴的歷史窺見。這些都是抹不去的史實。”戚嘉林說。
12下一頁 12下一頁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