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大軍“消化”垃圾?莫讓垃圾再圍城【2】

2016年11月07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拾荒大軍“消化”垃圾?莫讓垃圾再圍城

“三化”舉步維艱

2010年,一部名為《垃圾圍城》的紀錄片引發一時轟動,攝影師王久良將鏡頭直接對准了北京市的生活垃圾,讓它以更為集中而具象的方式,呈現在每一個垃圾生產者眼前。

化解“垃圾圍城”需要一個復雜的垃圾處理鏈條。以居民生活垃圾為例,從居民下樓丟棄垃圾進小區垃圾桶開始,垃圾就進入了漫長的運輸與處理過程,從小區垃圾桶至最近的垃圾處理站,經簡單分揀與壓縮處理后運至附近的垃圾場,再從垃圾場運到最終的垃圾填埋場或垃圾焚燒中心,最后,垃圾被填埋或焚燒,變成土地中的轉化物或一車車渣土。

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城市垃圾站點的合理規劃和人員配置,也需要每一個步驟的設備與工藝符合環境標准。垃圾焚燒問題就曾引起過激烈的社會爭議。垃圾處理事業中最受關注的也就是這一頭一尾,源頭上的“垃圾圍城”和末梢上的“無害化”。

實際上,“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一同被寫入《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在這“三化”的排序上還進行過激烈的爭論,最終無害化排在最后而減量化放在首位。

可惜的是,在最顯性的“無害化”問題上,情況也不是很理想。在王維平看來,“無害化”的處理問題經過了漫長的責任不明期,直到去年國務院城市工作會議上,才明確城鄉垃圾歸住建部統一管理。

在“減量化”問題上,全世界有6條通用的舉措:限制包裝、淨菜進城、舊貨交易、廢品回收、垃圾分類和不剩餐。王維平說,這6條分屬商務部、農業部、國家發改委循環經濟處等多個部門,難以集中發力。以淨菜進城為例,每向城市運進300噸毛菜,其中就有1/5是垃圾,一來一回,便產生了120噸的無效運輸,與其這樣,不如把菜在田間地頭就弄好。

另一方面,垃圾資源化多依靠“拾荒大軍”。根據北京市市容管理委員會的數據,2012年拾荒大軍的鼎盛時期,北京城每天過磅的垃圾量是1.64萬噸,而現在是2.3萬噸,少了廢品回收的環節,垃圾驟然增加。王維平算過一筆賬,少了龐大的拾荒隊伍,北京每年起碼多花11億元的垃圾處理費。

“綠水青山”需要多方合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垃圾處理得好,綠水青山才有基本保障。

王維平認為,現在中國的垃圾處理事業,到了轉型期。首先,國家正在設法培育正規的企業,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提質增效,比如收廢品引入物聯網的概念,省時省力。其次,用正規軍、高科技取代拾荒大軍的時機來了。應該實施低利用價值回收物補貼,塑料、金屬、玻璃、紙、膠皮,得根據回收的量來補貼,前期可由政府進行資金補助,產業鏈培育起來之后,就可以按市場規則來運作。

目前,城市垃圾處理的動員工作已經就緒,社會各界紛紛採取行動。在政府層面,考慮到過去多部門管理存在的效率和執行力低下的問題,北京市成立城市管理委員會,廢品回收由管委會統一負責。在農村,從2007年起,清理農村垃圾的試點工作已經在著手進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門頭溝區王平鎮16個自然村處理垃圾的成功案例——“王平模式”。

王平鎮通過物資補助的方式,調動農民的處理垃圾的積極性。負責人員先讓村裡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把諸如牲畜糞便、枯枝敗葉、剩飯的有機垃圾分開,然后對他們給予洗衣粉等物資補助。剩下的塑料、玻璃再進行細分,湊夠一車的數量,就可以聯系京城的拾荒者,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他們,這就減少了80%的垃圾。剩下的20%運到垃圾場集中處理。這種做法,既節省財政經費,又增加回收速度。當地政府把從拾荒者手裡賺到的賣廢品錢繼續用來給大家買油鹽醬醋,做分揀垃圾的補貼資金。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總的來說,我們都是在挽救這個行業並迎接它的轉折點。”王維平表示,在“十三五”期間,無論是生活垃圾還是餐廚垃圾,要實現其資源化都必須重視制度創新。“隻有用新辦法,才能解決垃圾治理中遇到的新問題”。(記者 楊俊峰 李 婕)

(責編:洪蔚琳(實習生)、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