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南海紫光閣向新聘任的國務院參事何秀榮、石勇、何茂春、柯錦華、徐憲平、忽培元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劉彭芝、葛劍雄、張勝友、王明明頒發聘書。
作為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館館員,他們也被稱作是國務院的“高參”。那麼此次聘任的這10人都有什麼來頭?
6位國務院參事:研究領域集中在經濟、信息技術和哲學
記者注意到,新聘任的6位國務院參事中,徐憲平曾擔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何秀榮、何茂春為經濟領域專家,石勇、忽培元擅長數據信息研究,柯錦華專長為哲學研究。
公開簡歷顯示:
何秀榮是國務院特別津貼專家、農業經濟領域知名專家,現任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館長。
石勇現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教授,博士導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助理。
何茂春為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國際關系學系教授、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柯錦華的主要學術專長是西方哲學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哲學室主任。
徐憲平,管理學博士。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忽培元長期從事政策研究和調查研究工作,曾任國務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司長。
4位文史館館員:其中兩人多年前被聘為國務院參事
據中央文史研究館網站介紹,文史館成立於1951年,是國務院領導下的具有統戰性、榮譽性的文史研究事業單位,其宗旨是敬老崇文。
此次新聘任的4位文史館館員,劉彭芝為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學校總校校長,是北京市數學特級教師現為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會長,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咨詢專家﹔葛劍雄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現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張勝友現為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副會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王明明是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
其中,劉彭芝、王明明分別於2009年、2011年被聘任為國務院參事。
小鏈接:
參事制度從哪兒來?
作為兼具統戰性和咨詢性的政府“智庫”,國務院參事室在新中國之初就受到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
1949年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主持遴選任命了32位政務院(1954年改稱國務院)參事,從而寫下了新中國參事工作的第一筆﹔1988年,國務院58號文件出台,改革了參事任職辦法,參事聘任制由此開始。
2009年11月2日公布的《政府參事工作條例》為政府參事及其機構的發展進一步提供了法律法規上的保証,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條例》指出,參事室的主要職責是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咨詢國是、民主監督、統戰聯誼,參事由國務院總理聘任。
參事都是哪些人?
國務院參事的調查研究、建言獻策,與中國的發展和轉型密切相關。
1991至2001年,在國務院總理聘任的18位參事中,有王士卓、吳灝鑄等14位出身地質、航空、建筑等自然科學領域,當時中國正推進電站、電網、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2007年,時任總理溫家寶提出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此后,李慶雲、胡本鋼、夏斌等金融領域專家被納入國務院參事室。
2011年4月14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以小學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成為國務院參事,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事實上,在“十二五規劃”的大背景下,教育體制改革已經成為中國轉型的重要一環,當年聘任的8名參事大多是具有“創新社會管理”背景的專家。
國務院參事多數是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也有中共專家、學者和富有宏觀管理經驗的領導干部,多為各領域的“德、才、望”兼備之士。
中央文史研究館是什麼機構?
對於有些讀者來說,中央文史研究館也許會相對陌生,那它究竟是個什麼機構?根據官網介紹,中央文史研究館是黨和政府為團結和安排老年知識分子而設立的、具有統戰性和榮譽性的文史研究機構。它的宗旨是"敬老崇文"。館長、副館長、館員由國務院總理聘任。受聘者都是耆年碩學之士、社會名流和專家學者。
中央文史研究館是毛澤東同志親自倡議設立的。北京解放前夕,毛澤東在石家庄對他的師長符定一說過,共產黨對德高望重、生活困難的老學者的生活應有一個安排, 要設一個機構。1949年12月2日,毛澤東致柳亞子信中又提到“文史機關事”已交周恩來總理辦理,“便當詢之”。之后,毛澤東、周恩來請符定一、柳亞子、章士釗諸位先生參加籌劃事宜,並指定林伯渠、齊燕銘同志負責辦理此事。1951年7月29日,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鄭重宣告"政務院文史研究館成立"。符定一為第一任館長,葉恭綽、柳亞子、章士釗為副館長。
1958年符定一館長逝世后,由章士釗繼任第二任館長,又增聘各地名流徐森玉、陳寅恪、沈尹默、邢贊亭、謝無量、商衍鎏為副館長。1974年楊東莼繼任第三任館長。1980年葉聖陶繼任第四任館長。1989年蕭乾繼任第五任館長。1999年啟功繼任第六任館長。現任館長為袁行霈。副館長一職,自1986年至今,先后由蕭乾、吳空、啟功、王楚光、袁行霈相繼擔任。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