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彭芝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第九任校長。,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學校總校校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數學特級教師。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會長,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咨詢專家,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師德建設研究與工作項目專家組專家,教育部校長“國培計劃”卓越校長領航工程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人大附中基地主持人,中國發明協會副會長,《創新人才教育》主編。
曾獲中國當代教育家、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女職工、中國教育十大英才、全國十大教育杰出貢獻校長﹔被授予宋慶齡樟樹獎,華人榜杰出教育家獎等多項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還獲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網絡教育關鍵技術及示范工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北京教育終生成就獎。她先后榮獲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班主任、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首都巾幗十杰、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北京市科技先進工作者、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先進女職工、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6月任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2009年11月13日,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參事。
從教50年,劉彭芝形成了以“愛與尊重”為核心的教育思想體系,著有《人生為一大事來》《劉彭芝教育思想與實踐》《托起未來的教育家》(上、下)等及論文數十篇,曾獲國家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上述著作已成為基礎教育校長教師培訓與研修的重要教材。2009年11月13日,劉彭芝被聘任為國務院參事,積極對國家教育建言獻策,她的建議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與重視,對中國基礎教育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劉彭芝形成了以“引領與擔當”為核心的教育創新實踐體系。她引領人大附中飛速發展,將人大附中辦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名校,人大附中成為北京乃至中國優質基礎教育的窗口。她開創“以人為本,多元開放”的綜合育人模式,該成果獲首屆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廣泛贊譽。她主持完成了30余項國際、國家、市、區級課題,堅持超常教育的實驗研究長達30年之久,主編了超常教育系列教材,建立了一支優秀的超常教育的教師隊伍,培養了大批出類拔萃的學生,為國家拔尖創新型人才的早期培養趟出一條新路。劉彭芝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引領人大附中“追求社會責任最大化”,開創對口幫扶、委托管理、合並管理、跨區域合作、遠程共享、接收“留學生”、培養“卓越校長、卓越教師”等模式,通過各種途徑幫扶學校6000余所,受益師生70多萬,取得突出成效,在此基礎上創建了人大附中聯合學校總校。2014年,人大附中被國務院扶貧辦評為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是其中唯一的一所中學。作為北京市數學特級教師,劉彭芝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成績顯著。她所教學生中先后有400余人曾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榮獲金牌、銀牌,或在全國、北京市中學生數學競賽中獲獎。作為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兼職教授、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她還帶著多名博士生做課題研究。她先后主持或參與了20余項國際、國家、市、區級課題研究工作,包括教育部“十五”“十一五”重點課題,先后發表課題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30多篇,主編教材及書籍75本。
葛劍雄
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15日出生於浙江湖州。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
發表史學專著20余部、論文百余篇。作品獲“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理論研討會”論文獎、“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郭沫若史學獎”等。
曾參加中國“人文學者南極行”活動,多次在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國際著名高等學府進行學術交流。本人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
著有《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普天之下:統一分裂與中國政治》、《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簡明中國移民史》合著)、《中國移民史》、《往事與近事》、《泱泱漢風》、《未來生存空間?自然空間》、《悠悠長水:譚其驤前傳》、《悠悠長水:譚其驤后傳》、《葛劍雄自選集》、《行路集》、《碎石集》、《千秋興亡》(主編)、《長城的價值》等及論文百余篇。
著《中國人口史:第一卷:導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
主編《中國人口史》,六卷本,四千多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全部出齊,總體上代表當前該領域的學術前沿。
著《近憂遠慮》,2015年4月華夏出版社出版,294頁。
張勝友
福建永定人,中共黨員。編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8年回鄉,1977年考取復旦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歷任《光明日報》記者、主任記者、記者部主任助理、作品版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作家出版社常務副社長、社長、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張勝友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世界大連串》(與人合作)、《沙漠風暴》、《力挽狂瀾》、《十年潮》、《歷空的抉擇》、《飛到聯合國總部的神奇石塊》等。先后獲國家級及各類文學獎項20多次。
多篇作品入選大中學語文教科書。1972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已出版報告文學集12部,撰寫電影、電視政論片24部,著有散文及報告文學集《閩西石榴紅》,《人口:魔方世界》,《穿越歷史隧道的中國》,《中國潮》,《世界大串連》,《鄧朴方和他的伙伴們》,《月食啊,月食》,《生命交響曲》,《東方大爆炸》,《破冰之旅》等12部,撰寫電影、電視政論片《十年潮》《歷史的抉擇》《石獅之謎》《讓浦東告訴世界》等30余部(集)。
部分作品選入大、中學語文教科書。《在人的另一片世界》獲全國1985年-1986年優秀報告文學獎,《世界大串連》獲1988年中國潮報告文學征文一等獎及首屆“徐遲報告文學獎”,《力挽狂瀾》獲1991年全國抗洪救災優秀作品特等獎,《沙漠風暴》獲中國首屆報告文學505杯獎,《擎起達摩克利斯劍》獲《光明日報》飛天杯優秀報告文學獎等。
王明明
男,1952年5月生,山東蓬萊人。無黨派人士。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曾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長期從事文化藝術研究與管理。2011年2月被聘任為國務院參事。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