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護理專業招生人數僅個位數 畢業后崗位流失7成

2016年07月05日07:5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養老護理專業招生人數僅個位數 畢業后崗位流失7成

  金融街老齡公寓的養老護理員均畢業於老年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攝影/記者 袁藝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服務人才的緊缺日益凸顯。為了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過去10余年,許多高職專科院校辦學招生。不過,記者採訪發現,遍地開花的院校卻多招生遇冷,此外,由於勞動強度高、工資水平低、社會認可度不高等諸多因素,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科班畢業生在一線養老護理崗位上的流失率高居不下,甚至超過七成。

  對此,有學者呼吁,國家能否在入學和就業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比如像當年培養師范學生一樣,凡是來報考養老專業,國家給予資金支持,免除學費﹔其次,給予養老護理員一定的入職補貼,增強吸引力。這樣的話,可能改變目前的瓶頸。”

  職業院校遍地開花 多數學校招生僅個位數

  “今年養老專業我們本打算招兩個班,今年自主招生階段才收了20多人,我們的情況還算是很好的,多數學校隻招到個位數。”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老年福祉學院院長楊根來談及今年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招生形勢,忍不住感慨地說。

  招生數量少,楊根來似乎也無能為力,“同樣是學習三年,護理學畢業以后,每月工資五六千,老年專業的薪酬可能就隻有兩三千,孩子和家長當然不願意了。”

  從2007年至今,9年時間,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共計培養了500余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年均不足百人。而這一看上去不是太高的培養效率,在全國開設了同樣專業的職業院校中,已稱得上名列前茅。

  2011年,民政部出台的《全國民政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0)》顯示,到2020年,養老護理員600萬人。養老護理員的巨大缺口促使養老護理相關專業在全國職業院校全面開花。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有64所,2015年增長到121所,到了今年,大約有150所高職院校開設這個專業。在北京,包括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院校開設養老護理員的相關專業。

  “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大家的辦學熱情很高。”楊根來告訴記者記者。不過,高漲的熱情卻難掩慘淡的招生數量。調研顯示,2014年,全國45所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院校中,有10所院校沒有在校生,有10所學校在校生人數少於50人。其中,邢台一所高等專科學校計劃招生50人,最后隻招到一名學生,隻能和護理專業一並上課。截至2014年,45所院校的在校生總數為3638人,畢業生總數為4554人。

  流失率高居不下

  三年后高達7成

  “其實就業一點不愁,隻要願意,全部都能在養老機構就業。”楊根來說,生源少、招生規模有限,在旺盛的社會需求前,這個專業畢業生成了搶手的“香餑餑”。

  難的不是對口就業,而是如何留住人才。即便是報考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進入養老機構工作,崗位流失率維持在高水平。楊根來院長介紹說,從全國養老職業教育發展來看,學生到崗第一年的流失率可能達到30%,第二年50%,第三年70%甚至更高。

  金融街老齡公寓的37名養老護理員均畢業於老年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記者記者了解到,在他們同學當中,有些剛畢業就已經放棄進入養老機構,也有些在工作一段時間選擇轉行,包括個人創業、企業行政、廣告銷售等,真正留在養老機構的人數很少。

  至於仍然留在養老機構的人,未來能否堅持在這個行業,他們也沒有十足的信心,給予的回復大多是“先干兩年再看看”。

  探因

  工資待遇達不到預期 多為“月光族”

  “工資待遇達不到個人預期。”一位學生在養老機構實習結束以后,通過紙條的方式向楊根來院長委婉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工資低水平是這些“科班養老護理員”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是節省一點的話,每個月還能結余些,要是花費的多,就一點都不剩了。”金融街老齡公寓的“90后”養老護理員劉昊畢業於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他介紹說,扣除五險一金后,每個月到手工資約為3000元。

  3000元的工資讓正在戀愛的王棣顯得有些拮據。王棣有些腼腆地說,平時玩玩游戲,和女朋友出去逛街,一個月3000元工資基本沒有剩余了。王棣的父母對他目前的薪資水平也不乏憂慮。

  “養老行業不是一個暴利的行業。”金融街老齡公寓院長譚莎莎告訴記者記者,“我們的工資在同行業中已經算是中等偏上了,這樣的薪資水平也是養老院能夠接受的最高限額。”

  譚莎莎本人也畢業於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曾經在養老機構從事一線的養老護理員。她回憶說,2009年從大連職業技術學院來北京實習,那時一個工資每月隻有500元,簽完正式合同也只是1250元,“不止是月光族,還需要家裡進行添補。”

  對於人才的流失,楊根來表示理解。“薪酬待遇太低,一個月兩三千元,洗頭洗腳也不止賺這些錢,孩子們很難堅持下去。”

(責編:程瑤(實習)、申亞欣)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