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強度大 多患有“職業病”
下午2點半,快到交班的時間,劉昊雙手趴在方桌上,疲憊得幾乎要睡著了。從早晨6點半開始,劉昊協助老年人起床,給老人發放餐具。早餐以后,給老人服用餐后藥,為每一位老人測量血壓。
在房間內,老人的“吃喝拉撒”都是劉昊和同事張彥歐負責,他們能夠休息的時間很少,不時會有老人敲擊床的護欄,尋求護理員的幫助,有時候可能是排便,有時候可能沒有任何事情,但是必須過去查看。
由於兩三位老人大小便基本不能自理,護理員時常要給老人清洗身體,更換衣物。若是有老人多日沒有排便,還需要協助老人進行排便,排不干淨則不得不“摳便”,“沒有輔助的器具,直接用手。”這種情況不會經常發生,但卻是工作的一項常規內容。
八小時的工作時間看似不長, 但因經常抬抱老人,許多護理員因此患上了“職業病”。“以我們這間療養室為例,有四個不能自理的老人是需要兩位護理員配合抱起來。”王棣介紹說,“我們當班的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腰疼,去醫院檢查的話,顯示有輕微的腰椎間盤突出。”王棣的腰間也綁著一副護腰帶。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的8名學生在一家養老機構實習半年,最后僅留下一半,他們普遍反映說:“工作時間太長,工作量大﹔黑白班次顛倒不規律,休息不好﹔護理人員較少,工作任務繁重……”
服務對象特殊 社會認可度不高
“晚上一個人想想就哭了。”張彥歐剛來的時候經常覺得非常委屈,“我們護理人員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老人,保証他們的安全,但是老人會反過來說我們。”
類似的委屈,幾乎每一名養老護理員都有過親身經歷。對於養老護理員來說,老人罵幾句、掐一下、撓一下,甚至咬一口都會時常發生。“早晨來的時候,本來心情挺好的,但莫名其妙就罵了你的父母,這些挺難接受的”。作為男生,王棣一開始也覺得特別委屈,隻能通過跑步的方式去排解情緒,“去發泄一下,跑完之后就好點了。”
由於不能區分養老護理員與護工的不同工作性質,社會大眾對這個工作也不太認可,將養老護理員簡單理解為伺候人的職業。
“我們說在養老院做護理員時,很多人就會認為是護工。”為了能讓父母和親戚鄰居更多地認識自己的工作,張彥歐經常和家人分享自己工作環境的照片,介紹工作的內容,“我們對工作是有使命感的。我們會一起研究工作流程的合理性,改進護理技術,去想怎麼把服務更人性化。當公司請來外籍專家來教授外國養老理念時,我們會討論怎麼將理念落地。”
一年多的時間,張彥歐通過競選當上了護理組長,管理職能更加燃起她對工作的使命感。不過,他的同學當中,很多已經離開養老護理員的崗位,至於其中的原因,有些人真正接觸這個工作后,覺得不適合自己,有些人得不到家庭和社會的認可。
對話
養老人才培養
國家應給予優惠政策
對話人: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老年福祉學院院長楊根來
記者:和一般的護工相比,老年專業培養的學生有什麼優勢?
楊根來:這個專業的學生經過三年的系統學習,學習了30多門課程,拿到了中級以上的專業職業資格証書,掌握了包括老年人生活照護、常見疾病照護、老年人健康咨詢、心理照護、常見老年疾病康復保健等技能服務能力。在專業能力和素質方面,是40歲、50歲的照護人員無法相比的。
記者:既然如此,老年專業為何招不到人?
楊根來:老年專業目前還是兩頭熱,一方面是政府倡導力度很大,一方面是社會關注度很高。但是光有熱情不行,在養老產業發展初期,支持力度還是不夠,對人才的重視不足,工作那麼辛苦、又不體面,職業的回報率太低。
記者:如何改變養老護理專業的招生和就業問題?
楊根來:因為這個專業特殊,在養老人才的培養方面,國家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包括高職學生的免費教育政策,以前免費培養師范生,老師短缺的問題都解決了。其次,大專院校畢業的,真正從事一線養老護理工作,要給予一定的入職補貼,待遇很重要,可以體現出職業的認同感,在目前大多數養老企業都是微利的情況下,政府必須擔負起這個職責。
目前,這個專業的大力發展還是需要教育部門的支持。比如,擴大老年專業的招生規模,解決入門的問題。現在是招不來學生,如果可以的話,能否可以實行免試入學,隻要是有人來,開設這個專業的學校就接收,能招多少招多少。(記者 鄭林 李夢婷)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