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法:聘任制公務員推廣有難度
從2007年至今,歷經八九年,聘任制公務員仍在個別地方“試水”。
如果從政策最初設計來看,提出設立聘任制公務員,主要寄望於起到激活公務員工作熱情、打破“鐵飯碗”心態的效果。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政治科學系教授朱亞鵬認為,公務員本質是一種職業,其流動性增強是一種正常現象。也有評論指出,以聘任制為杠杆,撬動低流動的任用機制,或能消融階層固化,促進社會公平。
但同樣有學者並不看好聘任制公務員所帶來的“鯰魚效應”。由於招聘、管理、考核體系不同,聘任制公務員很容易被剝離於現行體制之外,成為一個獨立運轉的系統,難以對根深蒂固的公務員制度很難形成根本性威脅。
“當時出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考慮,需要大量專才加入公務員隊伍,尤其在金融等部門,亟需有管理經驗的人員加入,對於提高干部整體素質也比較有好處。”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指出。
在竹立家看來,聘任制公務員更像是一種過渡性政策。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公務員制度體系已經基本完善,公務員整體素質發生巨大變化,大量的碩士、博士加入到黨政機關,這說明通過聘任的途徑來尋找專才、能才的思路已經落后了。
從各地實踐情況看,的確暴露出幾大問題:有的地方聘任制公務員“隻進不出”,逐漸向委任制公務員靠攏﹔有的尚不明確晉升途徑,導致離職率偏高﹔有的拿高薪卻與其他公務員工作差別不大,引發不滿。
“42萬年薪明顯不合理。”竹立家表示,“其實公務員隊伍中不缺乏懂技術、懂管理的高級人才,現在要做的是通過有效的機制把這些人選拔出來。這就必須打破小圈子,杜絕團伙主義,按照黨章要求真正打造一支為公眾謀求利益的干部隊伍。”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