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需接受嚴格檢測
8年甚至20年的研發階段,只是疫苗安全之旅的開端。
從研發到注射人體,一支疫苗要發揮預防疾病的作用,所經歷的都是嚴苛的安全管理。疫苗的質量標准含有安全、有效性等指標。
疫苗生產企業在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指導下生產疫苗,國家食藥監總局對疫苗生產進行最為嚴格的監管,實施批簽發放行制度。
“新的疫苗必須經過I期、II期和III期臨床試驗,並通過國家藥品審評中心審評,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批准,方可生產。”庄輝說,生產單位必須嚴格按照疫苗的制劑規程生產疫苗,保証各個生產環節規范、安全,並對疫苗的半成品和成品進行檢定,檢定合格后方可出廠。
即使如此,這樣的疫苗依舊不能上市,因為它們還要去幾個地方。
首先是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在那裡,生產廠家的疫苗要進行常規檢定或抽檢,方可上市。
到達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后,疫苗還要接受檢測。那裡的工作人員不僅負責預防接種和免疫規劃的技術指導,還要承擔疫苗針對疾病的監測和控制、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需求計劃制定、冷鏈管理與維護等工作。
除此之外,我國還有一系列保障疫苗安全的措施。
此前對山東疫苗事件的調查顯示,有些疫苗雖是正規廠家生產,但因為存儲運輸環節沒有按照國家標准冷藏處理而導致失效。因此,我國的疫苗運輸的冷鏈體系引起了社會關注。
在庄輝的介紹中,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層接種單位均是冷鏈管理單位。
我國最大的疫苗生產廠家、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魏樹源介紹,我國已建立疫苗運轉的冷鏈體系來確保疫苗在運輸過程中的質量。他說,在獲批上市后,大部分疫苗在每批次出廠前,還要進行37攝氏度加速穩定性試驗檢測。簡單來說,就是把疫苗放置在37攝氏度環境下2天到4周不等,如果活菌數等有效成分含量的下降值在可接受范圍內且疫苗整體仍然合格,才能判定該批次疫苗是合格產品。
值得再次厘清的事實是,山東問題疫苗事件中牽涉到的問題疫苗屬於二類疫苗,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種類不同,而且,二者相關管理制度也存在差異。問題疫苗事件發生后,各地紛紛收緊了對二類疫苗接種工作的管理,問題疫苗生存的制度漏洞已得到彌補。
《國務院關於修改〈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決定》更是進一步明確,疫苗的採購全部納入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第二類疫苗由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組織在平台上集中採購,由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向生產企業採購后供應給本行政區域的接種單位。
各環節均有規范制度
不少人認為,進口疫苗要比國產疫苗質量更可靠更安全。對此,楊曉明說,當前疫苗生產企業遵循的2010年修訂版GMP,可謂歐盟GMP“漢化版”。為通過這個認証,各企業投入巨大,國藥中生整體投資近100億元用於硬件升級和管理提升。
此外,在疫苗接種上,我國也有著嚴格的規定。庄輝向記者介紹說:“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的單位,必須是經區或縣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批准的醫療衛生機構,要求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件,具有經過區或縣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預防接種專業培訓並考核合格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護士或者鄉村醫生,具有符合疫苗儲存、運輸管理規范的冷藏設施、設備和冷藏保管制度。”
“為了規范預防接種管理,原衛生部頒布了《預防接種工作規范》,並會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頒布了《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另外還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對疫苗計劃制定、出入庫管理、冷鏈管理和預防接種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技術要求。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根據當地需要,制定了相應的工作細則,並組織開展日常工作考核。”庄輝說。
疫苗接種是一項科學性強、專業程度高的工作,普通公眾並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也正因如此,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進一步為疫苗安全保駕護航:《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預防接種工作規范》《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等。
“上述法律制度對疫苗流通、疫苗接種、保障措施、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處理等作出了明確規定,確定了政府對預防接種工作的保障機制,明確了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責,規范了接種單位的接種服務。”庄輝介紹說。
科學對待疫苗不良反應
預防接種工作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疫苗針對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發病率降到很低水平,甚至保持無病例發生,但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2005年開始進行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工作。該系統覆蓋全國各類預防接種單位、醫療衛生機構,覆蓋面廣、敏感度高,在我國疫苗安全保証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新修改的《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中,在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機制方面,更是增加規定了國家鼓勵建立通過商業保險等形式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受種者予以補償的機制的內容。
即使有上述保障措施,群眾仍然關心,預防接種過程中的偶合症發生概率有多大?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的回答是,以兒童偶合發病為例,我國衛生服務需求調查結果顯示,0至4歲兒童兩周患病率為17.4%,因此兒童接種疫苗后,即使接種是安全的,在未來兩周內,每100名接種疫苗的兒童中仍會有約17名兒童由於患其他疾病,盡管所患疾病與疫苗接種無關,但由於時間上與接種有密切關聯,非常容易被誤解為預防接種異常反應。
“按照相關規定,醫療機構、接種單位、疾控機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疫苗生產企業、疫苗批發企業及其執行職務的人員為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責任報告單位和報告人。責任報告單位和報告人發現屬於報告范圍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包括接到受種者或其監護人的報告)后應當按照要求及時向受種者所在地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同時向縣級疾控機構報告,縣級疾控機構收到報告信息后,要通過網絡上報至國家‘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信息管理系統’。各級疾控機構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可通過該系統對報告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庄輝向記者進一步介紹說,2010年12月和2014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分別對我國國家疫苗監管體系進行了正式評估。評估認為,我國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監測工作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要求。(記者 趙麗)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