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馬偉亮: “總書記,我們不會閉門造車。”
2015年12月8日,白族企業家馬偉亮(左一)在車間裡向兩名工人了解生產情況。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 攝
初見馬偉亮,是在雲南力帆駿馬車輛有限公司的廠區,身著一身淺藍色工作服,突然從生產車間“冒”出來,皮膚黝黑、一臉憨笑。眼前這個白族漢子,怎麼看也不像“董事長”。
“首批為東南亞市場‘量身定制’的500多輛小卡車很快就要發往緬甸、老撾啦!”53歲出頭的馬偉亮說話聲音十分洪亮。
熟悉馬偉亮的人習慣叫他“老馬”。從2004年公司“策馬揚鞭”以來,老馬就沒怎麼給自己放過假,愣是把一家拖拉機組裝企業“拉”進了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展成為取得輕、中、重型載貨汽車、農用運輸車、拖拉機、低速汽車全系列汽車生產資質為一體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企業。
穿著工作服,老馬迫不及待地拉著我們去看將要出口的新車和車間內新引進的設備,一臉興奮。
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雲南考察期間,來到力帆駿馬,看到企業短短10多年裡就能生產多種載貨汽車,還正在研發電動汽車,產品暢銷東南亞,欣慰地說,“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希望下一步不斷創新,通過創新贏得市場、贏得發展。”
習近平來考察時,老馬也是這一身行頭。總書記的話,一字一句,老馬記憶猶新,“總書記的期許對我們是激勵,更為企業發展打開了思路。”
這一年來,老馬忙裡忙外的無外乎兩件事,一是花19億元對工廠裡的沖壓、焊接、涂裝、總裝、檢測等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更新技術和設備﹔二是下決心在東南亞南亞國家籌建了110個銷售和服務網點,拓展國外市場。
“雖然是邊疆地區,但總書記的關心,讓我們更堅定隻要扎根西南和放眼東南亞,我們就能成為開放前沿。”老馬說完,掰著手指頭數起了2015年他去做過市場調研的東南亞南亞國家。“緬甸、老撾、柬埔寨、斯裡蘭卡……這批‘專供’東南亞南亞市場的卡車就是根據當地實際需求調整了外觀和實用性設計的,在部分性能上已經超過了當地使用較普遍的日本、韓國的同類產品,接到的訂單也越來越多。”
老馬眼裡,他的企業在汽車制造行業裡頭還只是“小麻雀”,但這隻“小麻雀”正在迅速成長。
“大浪淘沙,創新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公司2015年光花在技術創新上的經費超過了1億元,已獲得7項發明專利和100多項外觀設計專利,還有10項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
當下,國產裝備“走出去”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從賣拖拉機到造卡車,從燃油汽車到電動車,力帆駿馬公司的創新之路正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走出去”的縮影。
老馬說,他要跟著這批卡車一同去緬甸。“要‘走出去’,就得了解外面的市場,就得有創新和接地氣的產品,我們不會閉門造車。”他說。(記者:侯文坤)
女工姚智慧:我們是新時代的工人,有著新想法和新作風”
2015年12月8日,姚智慧在向同事詢問車輛裝配情況。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姚智慧,中等身材,有雙大大的眼睛,正聚精會神地做接線作業的巡檢工作。作業時,她的眼神像捕食的獵豹一樣凌厲,記者打了好幾次招呼,才讓她回過神兒來。
27歲的姚智慧是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客)的一線員工。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客,她在總書記面前流利地說出一大串工藝流程。習近平稱贊說:“這個‘工序一口清’很厲害。”姚智慧回憶說,“我向總書記匯報說,倒背如流才能保証高質量完成每道工序。”
進廠五年多,姚智慧是長客萬名員工中的普通一員。同時容納77台動車的組裝車間,是這個來自河北唐山女孩的另一個家。想起和總書記見面的場景,姚智慧仍難掩興奮,“開始還有點緊張,后來看到總書記贊許的眼神就放鬆下來,工藝文件比平時背得還流利。”
姚智慧從事的工作,和動車組不可缺少的“智慧”系統有著千絲萬縷聯系。她和同事們要保証每列動車的近兩萬根線束、約十萬個接線點絕對可靠,那可是列車神經系統的“守護神”。
對姚智慧、她的伙伴們和未來要乘坐動車的萬千乘客來說,做好這項工作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必須完美。一根線出問題,輕則意味著零件故障,重則導致車輛停駛。責任重,工作自然“壓力山大”。作業不僅勞神,更要勞身。在車頭司機室作業時,五六平方米的狹小空間內需要六七個人共同協作,跪著、趴著工作幾個小時是常有的事。夏天,密不透風的空間裡,溫度能達到四十多攝氏度。
對這個小姑娘,這樣的工作強度也難免會有煩躁的時候。每每這時候,姚智慧便會回憶起總書記的贊許,也會想著我國高鐵事業飛速發展帶給他們這些一線員工特有的“意氣風發”。
在姚智慧工作的車間裡,有適用於蘭新高鐵的抗風沙動車組,有適用於哈大高鐵的高寒動車組,還有舒適的臥鋪動車組。“高技術車型越來越多,心裡特別自豪。”姚智慧這樣告訴記者。
如今,姚智慧開始承擔巡檢工作。比起以往在一個車廂、對一個作業點負責,巡檢需要對七八台車、十幾個作業點負責。“強迫症更嚴重了”,她笑著說,“誰讓咱責任大呢?”
“我們是新時代的工人,有著新想法和新作風。”這是姚智慧常常挂在嘴邊的話。在長客,和姚智慧一同工作的大多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工人群體。他們在繼承“螺絲釘精神”的基礎上,會通過工作,厘清思路,成長為既懂原理,又能操作,更能創新的多面手。
“公司鼓勵創新,每個車間都會評比小發明、小創新獎項,不少同事都獲過獎。未來?我想成為一名全面的技術能手。”姚智慧說,“中國標准動車組已經下線,中國標准將會走向世界。我的信心,滿滿的!”(記者:姚湜、段續)
![]() |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