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老齡化急劇上升 面臨“未備先老”尷尬

2015年08月03日16:42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廣東老齡化急劇上升 面臨“未備先老”尷尬

  原標題:人口紅利加速消失何處安放我們晚年?

社會老齡化加劇,今后如何養老已成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 羊城晚報記者 何奔 攝

  羊城晚報記者

  周巍 攝

  文/羊城晚報記者 李妹妍 實習生 歐楚欣 余波

  本月1日零時起,近4萬名調查員進村入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老年人生活狀況大型抽樣調查,首次實現覆蓋全國范圍的調查目標。廣東省共有13440名老年人參與此次調查,涉及16個地級以上市,樣本規模列全國第五位。

  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廣東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1192萬,約佔總人口的13%,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187.3萬,約佔老年人口的15.7%。人口專家稱,廣東正處於人口劉易斯拐點(編者注: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盡管目前數據仍顯示老齡化低於全國水平,但隨著外來務工人口的回流和老化,廣東將面臨人口老齡化速度急劇上升的困境,“銀發浪潮”的挑戰將不可避免。

  更有批評聲音指出,在養老服務工作方面,廣東省的社會事業發展不僅滯后於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同時也落后於周邊的其他省份。人口紅利加速消失的當下,社會“未富先老”的同時,仍舊面臨“未備先老”的尷尬。

  家家有老,人人會老,面對日益急增的老年人口,廣東的養老面臨怎樣的難題?又該如何去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未來我們老了怎麼辦?這是社會艱難的拷問,也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1現狀

  空巢老人

  一怕沒人說話

  二怕沒法看病

  華南師范大學校園裡頭有幾家超市,但萬大爺總是喜歡走到西門外的一家超市去買東西,“這樣走的路程遠,消磨的時間多一點兒,離兒子、孫子來看的時間也更近一點兒。”

  今年71歲的萬大爺獨自一人住在華師的教師樓裡,雖然孩子們會帶著孫子定期過來看看他,但因為工作忙碌,來的次數並不多,孫子跟他也不親。每天下午,他會到中區湖邊的小樹林裡頭坐坐,社區裡很多老人會在那裡下棋、聊天。但因為聽不懂粵語,多數時間他總是獨自坐在一旁沉默。

  在暨南大學社區,最近張婆婆經常帶著4歲的孫子出來玩。她告訴記者,兒子是學校的老師,不過“孩子們都有他們的事業,不可能天天陪著我們。”最近幼兒園裡放暑假,張婆婆現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圍著孫子轉,笑容也多了很多,“之前小孩上學,房子裡天天就我一個人,不知道要干什麼,就坐在空房子裡發呆”。

  華師大社區和暨大社區同屬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街道,被納入了本次全國抽樣調查范圍。羊城晚報記者連續多日走訪石牌街道發現,街道轄內既有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也有聚集了大量外來務工人口的城中村,轄區內老年人家庭、經濟、健康境況雖各不相同,但像萬大爺和張婆婆這樣的孤寂情況並不鮮見。

  受多年人口政策的影響,中國社會主流家庭結構基本呈現421格局,即一對夫婦贍養4個老人撫養1個孩子。隨著高齡老人數量的快速增長,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結構和“空巢”家庭數量不斷增多,家庭養老壓力越來越大。中國首部老齡產業發展藍皮書《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就明確指出,目前,中國空巢老年人口佔老年總人口的一半。未來,空巢老年人口比例預計將突破70%。

  在採訪中,記者留意到,經常在社區老年人聚集地活動的老人中,半數以上是與老伴同住、或者獨居狀態,少數老人與子女一起住。在和這些老人的交談中,他們表示,一怕沒人說話,二怕沒法看病。

  “前不久有一個老人家找到我們想立遺囑,要把現在住的房子留給一直照顧她的保姆。”廣州養老服務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老人有一個女兒,常年居住在國外,隻有一個保姆在身邊照顧了很多年。該負責人認為,現在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老人普遍缺少陪伴和關懷,情感需求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保姆是陪伴她最久的人,也比較信任。事實上,我們還遇到過不少類似立遺囑把財產留給其他人的這種情況。”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李琴指出,相對城市來說,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更為嚴峻。據她做過的一份調查,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50%以上的人都有患高血壓,但“農村往往缺少相應的醫療設備和檢查意識,他們往往是得了腦淤血或者癱瘓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是高血壓。”她說,農村的合作醫療隻解決大病,而忽視日常慢性病,農村老年人看病難的問題更為突出。

  住石牌村的朱婆婆今年77歲,笑稱還能照顧自己,“不需要孩子經常回來看”,但她有高血壓和糖尿病,要定期去醫院開一些降壓藥調理。“平時沒什麼開銷,全花在這些藥上了。”她擔憂,現在自己還走得動,等到走不動的時候,“遇上大病就隻能躺在家裡等死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