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長城”現狀:三成城牆消失 人為拆磚蓋房(圖)

2015年07月19日16:47  來源:新民晚報
 
原標題:“野長城”現狀:三成城牆消失 人為拆磚蓋房(圖)

“野長城”現狀:三成城牆消失人為拆磚蓋房(圖)

攀爬野長城的游客

殘牆

  對大多數人而言,印象中的長城雄偉挺拔、綿亙蜿蜒,就如八達嶺、居庸關、山海關、慕田峪等景區裡的一樣。但它們佔整個長城的10%都不到,其余90%以上的長城,大多淹沒在無人問津的地方,尤其是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長城,保護狀況堪憂。

  實際上,長城保護的話題由來已久,近些年長城修繕工作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不容忽視的是,每年長城遭到破壞的案例仍然層出不窮。這其中,既有風雨侵蝕,更有人為破壞甚至故意損毀等。現實中,萬裡長城面臨的困難有哪些?又該如何進行有效的保護?

  日前,本報記者實地探訪。

  現狀

  三成城牆消失亟須修繕

  根據中國長城學會提供的數據,最為公眾所知的明代長城,全長8851.8公裡,除去2000多公裡自然天險作為牆體的段落外,人工牆體長度為6259.6公裡。可因風雨侵蝕、人為破壞、缺乏維護等諸多問題,如今這6000多公裡的長城牆體保存狀況不容樂觀,保存好的比例不足10%,消失的比例達到了30%。在全球100處最瀕危遺址名單中,萬裡長城已榜上有名。

  位於京津冀地區的長城,是全國范圍內開發最早、現存保護程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地區。但在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看來,這種代表性還體現在整個長城目前遇到的困境:面對動輒幾十公裡甚至上百公裡的長城遺址,地方在財力人力精力方面都是“捉襟見肘”,如有條件更多的會對標志性長城建筑,或者能帶來經濟利益的長城段落加以修繕保護。由此造成的一個后果就是,佔據絕大多數的野長城得不到及時修繕,狀況危急。

  位於河北省灤平縣境內金山嶺長城全長10.5公裡,1984年起進行修繕工作,目前尚有3公裡多的長城段落未經過維修﹔緊挨著金山嶺的澇窪鄉,有一段4.4公裡的五道梁野長城,而整個鄉裡的野長城長達20多公裡。有媒體報道,經過測繪,天津境內的長城段一共有40283.06米,目前修復的隻有3025米。八達嶺長城所在的北京市延慶縣內,有170多公裡的野長城,目前隻修繕了20多公裡。

  對於亟須搶救性修繕的野長城來說,如今還要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日益增多的探險者們。董耀會說,2010年,到五道梁游覽的游客不足百人,而2014年一整年僅僅登記過的游客就超過了兩千人。據粗略統計,每年攀爬“野長城”的游客已經達到數十萬人,但因為沒有採取相應保護措施,野長城遭到的破壞也隨之加劇。北京懷柔的一段“野長城”就因一位長城愛好者的輕輕一躍,倒塌了一片城牆。

  早在2005年,北京開始實施《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明文禁止攀登未被批准為參觀游覽場所的長城,但這顯然阻止不了探險者們的好奇心和挑戰欲,而由此帶來的安全事故也比比皆是。根據公安部門的統計,自2011年以來,懷柔公安分局共接報因攀爬“野山”、“野長城”被困警情86件,救助被困人員236人。

  董耀會認為,從另一個角度看,野長城每年數十萬的攀爬者,實際上也反映了一種需求,“堵不如疏,應形成更多的旅游景區建設,但這種開發建設的前提是以保護長城為原則,而不是單純以贏利為目的掠奪性開發”。

  破壞

  人為拆磚蓋房毀城造田

  “很多年代久遠的長城空心敵樓負重有限,長期風雨侵蝕,再加上積起的厚土會長草木等植被,其根系破壞牆體造成裂縫,如果不及時修繕倒塌就是遲早的。”董耀會說,由於上述自然原因,2012年7月,河北境內的長城大境門段出現過36米的坍塌﹔同年8月,位於綏中縣境內西溝長城上的高樓山敵樓被一場暴雨澆倒。

  而人為對長城的破壞,則可以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講起。“那個時候長城腳下的老百姓,生活貧窮又沒有保護意識,所以就靠長城吃長城。建校舍、修水庫、蓋民宅等,用的都是長城磚石,由此造成了長城的許多段落支離破碎或消失殆盡”。董耀會說,如今盡管人們保護意識有所提高,但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依然存在著盜挖現象。

  位於河北省張北縣和萬全縣交界的狼窩溝口長城,是一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中國長城學會調查走訪該地時,竟發現1000多米長的石砌長城已被挖成一條溝。“因為修公路缺石子鋪路,當地人就把長城拆了,以15元一拖拉機的價格賣去碎石鋪路”。更令董耀會震驚的是,當地主管部門在一年多時間裡,竟對這段被拆掉的長城“毫不知情”。

  在河北省盧龍縣的東風村,村裡不少房屋和院牆使用的長厚磚都是早年從附近長城拆下的,到了今天雖然拆磚蓋房的現象減少了,但揀拾刻有文字的長城磚出售卻仍在發生。當地村民對記者表示,刻有著左、中、右等字的文字磚,市場價多是四五十元錢一塊,便宜的也得30元錢。

  “這些文字磚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價值,如今卻正在漸漸消失。由於地處偏遠、人員經費不足,長城保護從源頭上的確難以落實,因此也隻能聽之任之,自生自滅”。對於這種在個別地方出現的受經濟利益驅使故意損毀長城的情況,董耀會更是用“痛心疾首”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今年5月,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西安鎮的墩墩梁烽火台遺址,在該縣“坡改梯”項目進行中被推成了梯田,隻留下一段殘牆。講起這個案例,董耀會仍顯得很激動,因為此事最后的處罰結果,是對縣水務局、文廣局局長、西安鎮黨委書記等人分別給予誡勉談話,並令其向海原縣委、政府作出深刻檢查。“將文物夷為平地,卻得到這樣處罰,違法成本是不是太低了?”

  根據2006年12月1日開始施行的《長城保護條例》的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造成長城損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違反有關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處罰。”董耀會說,2006年相關部門就提出要在一年內完成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可至今仍未實現,由此也造成了《長城保護條例》缺乏具體規范、量化依據,以至一些規定無法落實。

  12下一頁 12下一頁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