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那些事兒:東吳孫權經營“中型企業”之道【2】

2015年06月17日10:47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歷史上的那些事兒:東吳孫權經營“中型企業”之道

  發展格局

  牽制大型公司 聯盟同類公司

  很多人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小瞧魯肅,其實魯大哥的戰略眼光,在三國時期絕對是第一流的。他為了扶持盟友,把龐統這樣的奇才往蜀漢公司送,還親自開介紹信。將盟友養大,也是為減輕中型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讓巨無霸競爭對手多一份掣肘,自己則多一份生存空間。

  東吳公司之后的路子,基本上按照魯肅設計的軌道走。對曹魏公司,保持應有的尊重,但完全走自謀發展、自負盈虧的路子。你老曹生日,我送賀卡、送生日禮物,禮貌得很。要我家兒子去你們許昌總部上班,不好意思,路太遠,咱不放心,還是待在本地好。

  曹魏公司有麻煩了,在本著有利於本公司的基礎上,咱幫你解決。例如關羽北伐,嚇得總部要遷都,孫權趕緊派呂蒙襲后路。我幫老大你解決麻煩,我獲取實惠:得到荊州。這樣做,總部也高興,曹丕為此還寫信夸孫權。

  不過,一旦你們想吞並本公司,那咱就絕不妥協,奉陪到底了。因此,這家中型企業與曹魏大公司的摩擦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微妙的關系在濡須之戰顯露無遺。公元212年,曹魏公司又大舉南下,想吞並東吳公司。沒想到春水上漲,此次收購行動眼看著要泡湯了,老曹賴著不想走,不願意接受此次並購行動又失敗的現實。這小孫可體貼大公司的難處了,特意寫封信,給老曹溫馨提示:“春水方生,公宜速去。”不過,后面又加個小便條,俏皮地說:“老曹你要是不完蛋,小孫我早晚睡不著。”老曹也不生氣,感嘆說:小孫是個誠實的孩子,不說假話。

  對大公司表面恭敬,實際對抗的態度,躍然紙上。東吳公司的這種思路在229年暴露無余。這一年,東吳公司上市,規模雖然沒上去,規格卻上去了,孫權稱帝,從地方分公司經理(吳王)升格為總經理、董事長。

  蜀漢公司派陳震來慶賀東吳上市,東吳公司也向蜀漢公司交出了一份企業上市發展計劃,其願景就是與蜀漢一起做大做強,計劃如下:兩公司以攜手發展為共同願景,一起吞並曹魏公司,“今日漢、吳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討魏賊”,這等於是同曹魏大公司徹底斷絕從屬關系,從此成為競爭對手。至於分紅,則是在對前景做樂觀預期的基礎上,蜀漢公司分得兗州、冀州、並州、涼州,東吳公司分得豫州、青州、徐州和幽州。當然,也就是一個願景而已。

  從這份上市計劃書來看,東吳公司還是把自己看成一個地方性的企業。它的發展不完全是排他性的,而是與蜀漢公司共存。這也是秉承了魯肅經理人的發展思路。

  東吳公司一直沒有完成魯肅所定的長遠目標——“高帝之業”,當然估計魯肅也沒那個心思,只是鼓舞一下小孫老板而已。但從赤壁之戰后,東吳公司能強大地存在七十多年,也算是挺成功的中型企業。

  企業有活力的訣竅

  確保人才不斷層

  保証一家中型規模的公司在巨無霸對手的威壓下,能夠長期地生存下來,還讓對手有所畏懼,這不能光靠滾滾長江做屏障,最重要的還得靠人才。人才策略才是最根本的策略。

  宋朝學者洪邁就曾夸獎,東吳公司最大的戰斗力就在於:人才從來就沒有斷層。創業時期有周瑜,緊接著有魯肅,能鞏固與友好公司的合作關系﹔再接下來有呂蒙,呂蒙死得早,馬上有陸遜補上。陸遜是個守中有攻的人才,他能讓東吳公司在守成的同時有所進取。陸遜沒了,其兒子陸抗又頂上。陸抗時期,東吳公司進入崩塌式衰退期,但骨干人才在,公司就不會破產。

  可以說,東吳公司一直受惠於孫權時就制定下來的人才機制。公司是由人組成的,人才在,而且受重用,公司就在。(文/劉黎平)

  上一頁12 上一頁12

(來源:廣州日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