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陽“無媽鄉”一百多個兒童“失母”

2015年05月20日09:57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湖南邵陽“無媽鄉”一百多個兒童“失母”

  “無媽鄉”孩子的淚與愁

  ——湖南省邵陽縣黃荊鄉“失母兒童”群體調查

兩名“失母”姐妹拉著手走在路上。

擁有這兩張照片,是阿森唯一覺得比其他“失母”同學優越的事。

徐勇總是望著遠方,希望看到出走已10年的媽媽回來。

一無所有的志明家。

  “黃荊嶺,石頭殼,缺少水田,光棍多,討十個媳婦,五個跟別個。漫山遍野的石頭地裡,長出粗粝的黃荊條。”這首民謠是湖南省邵陽縣黃荊鄉真實的寫照。

  “你媽媽不見了”,這是對當地孩子而言極為敏感的一句話。“無媽鄉”是黃荊鄉的另一個稱謂,在黃荊鄉有一百多個“失母兒童”。

  對於黃荊鄉“失母”現象的產生,人們普遍把根源歸結於一點:當地的貧困是孩子失去母親的一個重要原因,母愛的本能被貧困擊潰。黃荊鄉所在的邵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湖南省十九個貧困縣之一。像其他貧困地區一樣,在土地資源的貧瘠與打工潮的不斷影響之下,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在連年增加。

  然而,記者近日走進“無媽鄉”才發現,驅使母親出走的,絕不僅僅是貧困那麼簡單﹔該承擔責任的,也絕不僅僅是那些母親……

  湖南省邵陽縣黃荊鄉的聞名,跟一群媽媽出走的孩子有關。據統計,該鄉在校的“失母學生”131人,其中母親逃婚與改嫁的有116人。

  媽媽走了,100多個孩子如野草長在鄉間

  4月14日上午,黃荊鄉青山完小走廊裡,8歲的二年級學生軍軍站在記者面前。27攝氏度高溫,他穿著厚厚的羽絨服,熱得滿面通紅,汗珠不停地從發際滾落。

  去年11月,軍軍的爸爸病逝,媽媽說要回貴州娘家,誰知,竟扔下他一去不回。季節變換,再沒有人提醒他加減衣裳。更何況,這件咖啡色的羽絨服是他最體面的穿著,是一位愛心人士送給他的。

  軍軍說,熱倒不是特別難受,最難受的是餓肚子。“餓得厲害的時候,我最想媽媽,可是想她也是空想,肚子更餓了。”

  而五年級的志明清楚地記得,7年前的那個中午,媽媽走前給他煎了個雞蛋,交代6歲的他“照看好家,別讓小偷偷了東西”。

  志明的家坐落在一個山坡上,屋子裡破破爛爛。記者反復打量著這個女主人離開前交代兒子小心看管的家,沒有發現任何一件價值超過50元的東西。

  但其實,在11歲的汪斌和小杰眼裡,軍軍和志明是值得羨慕的:“他們的媽媽把他們帶到七八歲才走呢!”要知道,汪斌出生不到1歲,他的雲南籍媽媽就丟下他和3歲的姐姐走了。而小杰的媽媽走的時候,他才8個月。他們從三四歲起就自己照顧自己,並開始幫家裡干活。他倆告訴記者,對於媽媽,他們完全不記得長什麼樣子。

  “我日后也會忘掉媽媽長什麼樣子。”13歲的小貴在一旁難過地插話。他的媽媽是四川人,6年前的一個午后,家裡的牛不見了,媽媽說去找牛,就再也沒回來。媽媽走后,小貴把媽媽僅有的一張照片藏在枕頭底下,每天晚上寫完作業干完家務,他都要拿出來看一會兒再睡覺。照片上,媽媽穿著紅襯衫,笑得很親切。

  “昨天晚上,我再也找不到照片。爸爸說他燒了。”說到這裡,小貴的眼圈紅了。

  這5個孩子的現狀,不過是黃荊鄉116個“失母兒童”生活的縮影。據介紹,由於貧困,黃荊鄉不少男子隻能從雲南、貴州、廣西等地方找妻子,但這些女子被娶回來后,由於忍受不了貧困等原因,又紛紛“狠心”拋下孩子出走。

  青山完小是“失母兒童”最多的學校,校長劉向陽告訴記者,他們學校2010年合並附近幾所村小學,400多學生來自7個村,其中78%是留守兒童。全鄉131名“失母兒童”中,他們學校佔了83人。這兩年從數字上看,該校“失母兒童”減少到40多人,原因是有10多名“失母兒童”被愛心人士領走代養,有10多名升入初中。事實上,出走又回來的媽媽沒有幾個。

  曾經有一次,志明以為他的媽媽回來了。他傷心地給記者講,今年春節,他去姑姑家拜年,在縣城一家小飯館看見了媽媽。“媽媽當了洗碗工。我跑過去喊她,可是媽媽不認我。”他的姑姑心酸地告訴記者,是孩子太想媽媽,錯認了人。

  《世上隻有媽媽好》,是每一個孩子都會唱的兒歌。小貴說他如今隻唱這首歌的后幾句:“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唱著唱著,他就會流眼淚。他給記者打比方說,他和那些失母孩子,就像野草一樣生長在貧瘠的黃荊鄉山間。

  但讓人格外感動的是,盡管被媽媽遺棄,盡管失去了母愛,但這些“失母兒童”心底依然隻有愛沒有恨。不久前,由邵陽市關工委組織的一場感恩教育報告會在青山完小舉行。“雖然媽媽沒在你們身邊,但是她們給了你生命。”在主講老師的號召下,孩子們流著淚,對著天空,連續喊了5遍“媽媽我愛你”。這一聲聲呼喊,揪痛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被迫吞苦果,年幼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母親的出走,留下重重后患,結成一枚枚苦澀的果子,而首當其沖被迫吞下苦果的,正是這些失去母親和母愛的無辜的孩子。

  13歲的阿森是個非常沉默的孩子,穿著許久沒換洗過的衣褲和鞋子,記者怎樣努力也得不到他一句完整的回答。但小貴談起照片的話題時,一直抑郁寡歡的阿森頓時活躍起來,他第一次用記者聽得見的聲音說:“媽媽的照片,我有!”

  記者提出去他家看看,阿森開心地一路飛奔著在前面領路。回到家,他從抽屜裡取出兩張照片往記者眼前一舉,“喏,這就是媽媽抱著小時候的我。” 阿森的媽媽也是貴州人,丟下他和姐姐走了7年。抱著照片蹲在大門口,想起媽媽,他的神色很快又黯淡下來,怔怔地望著遠方,又不再回答記者的問話。

  和阿森一樣,孤獨、內向、自卑、沒有安全感,是這些“失母兒童”的共性。

  而這樣的共性往往帶來下一個讓人擔憂的共性:缺乏上進心。劉向陽告訴記者,這些孩子多數學習成績都不是很好,而考上大學的,目前一個也沒有。

  逃學、破罐子破摔的孩子不少。4月14日上午,記者前往毛鋪村王新的家中採訪時,他父親正在罵他,原來,13歲的兒子又沒去上學。

  在白馬村口,記者遇到了漂亮的女孩潘玲玲。母親走了7年音訊杳無,她根本無心讀書,勉強念了一年初中就輟學了。問她不上學做什麼,她回答,准備嫁人,過幾天就跟著男朋友出去。

  沒有母親,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面臨巨大缺失。記者採訪了近20名“失母兒童”,隻有3個孩子表示在家裡沒有挨過打。而對於男孩子來說,粗暴的打罵教育幾乎成為他們的家常便飯。特別是有一些父親,把對妻子出走的怨恨發泄到孩子身上,動輒就打。阿森說,媽媽走后,爸爸經常打他。記者前往採訪的頭一天,因為他挖土不夠深,就挨了爸爸三記耳光。

  而一些孩子的爺爺奶奶,管教起孩子也不得法。已念初二的李江左手臂上,至今留著一道數寸長的疤痕,他說那是奶奶用刀砍的。3年前,他因為頑皮,把鄰居家未成熟的西瓜用棍子捅穿了20多個,鄰居來告狀,奶奶氣壞了,為了教訓他,就砍了他一刀。還有些孩子甚至走上歪路,打架斗毆、小偷小摸……

  這一切,令“失母兒童”內心更加焦灼、更加渴望母愛。14歲的李萍是一名初二學生。她給記者看了一篇《我要媽媽》的作文:“媽媽,自從你離開,我的心裡就打了一個結、留了一道痕﹔我心中的結隻有你才打得開,我心中的痕隻有你才撫得平。媽媽我恨你,但我更愛你!你知道嗎?現在我對你的愛早就超過了我的恨。媽媽你在哪裡?我想見你,我要你回到我身邊來,我要媽媽!”

  該擔責的,絕不僅僅是“出走媽媽”

  對於黃荊鄉“失母”現象的產生,人們普遍把根源歸結於一點: 窮是罪魁禍首,母愛的本能被貧困擊潰、被經濟大潮淹沒。

  黃荊鄉的確自然條件惡劣,最早關注“失母兒童”的邵陽市科技局黨組成員、邵陽縣原副縣長李軍告訴記者,這裡石漠化非常嚴重。黃荊鄉是全縣最缺水的鄉鎮,許多村子連喝水都困難。2013年,11個村子靠政府用洒水車送水過年。盡管這幾年修建了3個飲水工程,但今年春節,仍有兩個村子靠送水過節,很多村子根本種不了水稻,這是造成黃荊鄉極度貧困的根源。

  這樣的土地究竟收成差到什麼程度呢?念初一的冬梅告訴記者,母親走了10年,父親患有精神病也跑了,為了養活她和弟弟,爺爺奶奶種了10畝玉米,可是土地太貧瘠,一年的收成也就僅僅能折合2000元。

  毋庸諱言,出走的媽媽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不了窮而不負責任地逃離了。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驅使她們出走的,絕不僅僅是貧困﹔該承擔責任的,也絕不僅僅是這些當母親的人。

  貧窮之外,家庭暴力也是她們不得不逃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志明傷心地告訴記者,媽媽在家的時候,經常被爸爸“狠狠地揍”。7年前的一天,媽媽不小心打破一個碗,爸爸暴跳如雷,操起一根木棒從后背朝媽媽砸下去,媽媽倒在地上半天動彈不得,6歲的他去扶媽媽,媽媽抱著他不敢哭出聲,沒過多久,媽媽就走了。

  志明對記者說:“我希望媽媽能回來,我現在長大了,能保護她。”雖然,事實上,爸爸現在還經常打他,他連自己也保護不了。

  讓記者震驚的是,小貴、阿森等多個“失母兒童”都說,媽媽在時,爸爸經常打媽媽,一點小事就打,看不順眼也打。媽媽走了,爸爸的拳腳施展到了他們身上。

  而丈夫懶,不思進取,一門心思等靠要,也是孩子們的媽媽出走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4月14日上午,記者先后來到五年級學生張理的兩個家。一個是他過去的家,一間快要倒塌、不足6平方米的矮小房子,無法想象當年他們一家四口是如何在這裡起居飲食的。

  不遠處是他們的新家,三小間房子,記者不禁對他的父親生出敬意。但同行的劉向陽悄悄告訴記者,這是政府解決一萬元危房改造款、團市委和市文聯扶持2.8萬元幫他們蓋起來的。房子蓋好了,張理爸爸說沒錢裝門,好心人捐了門,他又說沒錢買水泥。

  記者進到房間,就像進了一塊菜地,一不小心,鞋子就沒入土裡,張理爸爸連用鋤頭把泥土壓緊一下都懶得做。他錯把記者當成了扶貧干部,追著問:“政府什麼時候發點款?”

  12歲的雲漢家門口胡亂堆放著一捆柴火,記者問是誰打回的,雲漢爸爸懶洋洋地回答說沒柴燒,是堂弟給他的。村裡人告訴記者,去年9月,雲漢爺爺去世,游手好閑的雲漢父親一分錢也拿不出來,隻得由雲漢的姑姑花錢埋葬了老人。

  劉向陽給記者講起這麼一件事:今年春節,長沙一家愛心企業把學校18個貧困孩子(其中絕大部分是“失母兒童”)接到長沙參觀,每個孩子給了2000元學費帶回家。等到3月初開學,18個孩子沒有一個帶一分錢學費來,原來全被家裡花光了。

  多名知情人告訴記者:這些“失母兒童”大多都有一個懶父親。嫁了這樣的男人,生活能看到什麼希望?

  更讓記者吃驚的是,這些出走的媽媽,不少是被人販子賣到黃荊鄉的。小貴的媽媽是他爸爸花3000元買來的,軍軍的媽媽先后被賣過幾次。買來的媽媽不在少數,大多是人販子從雲貴川等更貧窮的地區拐賣過來的……

  幫扶治窮初見成效,治懶反家暴任重道遠

  幸運的是,黃荊鄉的“失母兒童”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多年來,邵陽縣作為有著4萬多名留守兒童的大縣,一直是全國婦聯和湖南省婦聯監測和關注的重點。

  4月22日,湖南省婦聯領導再度到黃荊鄉看望“失母兒童”,將價值50000元的物品送到了他們和其他留守兒童手中。

  為了給“失母兒童”找回母愛,邵陽縣婦聯組織了百余名縣直機關單位女干部與社會女志願者組成 “代管媽媽”,還開展了“找媽媽行動”和“配媽媽行動”。

  幾年前,邵陽縣政府還設立了“母愛零花錢”基金,每學期給每個“失母兒童”發放200元零花錢。

  這一切,讓一百多名“失母兒童”感到了溫暖。

  令人欣慰的還有, 3年來,各級政府為改變黃荊鄉窮困面貌下了大力。僅僅學校、醫院、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就超過8000萬元。全鄉5所學校全部建成合格學校,孩子們有了好的學習環境。

  而為了幫孩子們留住媽媽,縣婦聯配合油茶種植開展了“巾幗油茶之星”評選,希望通過選樹典型帶領更多的婦女致富。黃荊鄉金珠村黨支書李小喜就是縣婦聯評出的“眾星”中的一顆。

  38歲的李小喜告訴記者,前些年,她親眼看到村裡兩個孩子的母親苦於生活沒有出路而棄子出逃,痛心不已。2013年以來,李小喜帶領全村種植油茶,面積約460余畝。致富有望,讓一些原打算出走的媽媽留了下來。特別讓她開心的是,那兩位出走的母親也被她設法找到一位勸回,又幫助其種下了6畝多油茶。“看到孩子失而復得的母愛,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採訪結束前,記者從田庄村的村民口裡聽到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故事。趙湘、趙歡兄妹的爸爸曾經是個懶漢,在家裡不干活,還時不時對他們的媽媽拳腳相向,媽媽因不堪忍受一走兩年。但這兩年中,他們的爸爸幡然悔悟,千方百計找到了妻子,承諾兩條:一,不再打她﹔二,好好打拼。2013年他倆破鏡重圓,后來,趙歡爸爸真的改過自新,和妻子一起在株洲做起了廢品收購。2014年春節,他們把一雙兒女接到了株洲上學。

  劉向陽至今忘不了他們一家來學校告別的情景,4個人臉上都笑逐顏開,他第一次發現,那個從前總是把雙手插在口袋裡不說話也不和同學玩的女孩趙歡,笑起來那麼燦爛陽光。而操場上其他的“失母兒童”,眼睛裡都流露出無限羨慕的神情。

  盡管在治懶、反家暴、打擊拐賣婦女等方面仍然任重道遠,但趙歡爸爸的改變,讓關心黃荊鄉“失母兒童”的人看到了希望。(文中“失母兒童”皆為化名)(圖片均為資料圖片)(記者 鄧小波)

  專家觀點

  “失母兒童”需要更多關懷

  阮梅(湖南理工學院文學院副院長、中國留守兒童成長問題研究所所長):

  “失母兒童”的家庭,一般是經濟困境比較大、父親文化層次比較低的家庭。母親失聯后,父親在孩子面前會相對脾氣暴躁或性情孤僻,孩子會比其他留守兒童更多感覺缺少安全感、被呵護感,他們需要學校與社會更多的關懷。

  我建議,一是對特殊困難戶民政部門要幫扶﹔二是婦聯、教育等相關部門動員社會愛心力量“一幫一”關愛這些特殊留守兒童﹔三是征集志願者,對孩子們輔以物質及心理援助。

  黃雄(安全問題教育專家):

  “失母兒童”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雖然母親的角色很重要,但不能把所有的教育責任都歸咎在出走的母親身上。

  “失母兒童”安全要從很多方面予以保障。首先,經濟是基礎,應拓寬農村就業創業渠道,吸引母親回鄉就業創業,讓農村盡快富裕起來。其次,家庭其他成員也要主動擔負起“失母兒童”安全教育的責任,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再次,有些農村學校的安全教育資源欠缺,方式方法比較落后,建議將安全教育作為一項必修課,並對教師進行安全培訓,提高安全素養。

  李桂梅(湖南省律師協會婚姻家庭委員會律師):

  邵陽黃荊鄉“失母兒童”的現狀確實讓人心焦、心痛。從法律層面來說,這些兒童的母親作為孩子的法定監護人,沒有依法履行法定的監護義務,是一種遺棄行為。但因為沒有相關的信息說明:這些兒童的母親有撫養能力,即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因其拒絕撫養從而導致了嚴重的后果,包括(重傷,死亡,自殺,流離失所等嚴重的情形),所以這些兒童的母親的行為在一般情形下是不構成遺棄罪的。

  針對上述情形,我認為,當務之急應該有一個正規的社工機構進駐該鄉,給孩子們從心理、教育、物質等層面長期關懷和幫助。其次,應完善並制定與兒童福利有關的相關法律制度。包括:對拒不履行撫養義務的監護人,在不構成遺棄罪時也要有必要的懲罰措施。對被遺棄的兒童,我們應該有相應的制度來保障其生存權、受教育權等權利。

  12下一頁 12下一頁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