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風箏自識途 此心安處是吾鄉【2】

2015年02月21日12:20  來源:光明網
 
原標題:無線風箏自識途 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非維和部隊展示中國文化

無線風箏自識途 此心安處是吾鄉

  

  由中國第十八批赴非洲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主辦的首屆《美麗非洲·文化中國·和諧世界》主題文化夜,於當地時間1月17日晚在剛果(金)的“中國半島”營區舉行,中國官兵、聯合國官員、友鄰維和軍人和當地民眾參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歡度春節。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俊攝

  【新春走基層·年俗新景】

  記憶中的磕頭拜年

  大年初一,清晨六點,山東省濟陽縣仁風鎮史家村,爆竹聲聲,此起彼伏,睡夢中聽見奶奶說:“這個時間點,要是以前,早就磕頭拜年回來了。”

  聽到磕頭拜年,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的大年初一。那時,家家戶戶凌晨四五點就得起床,燒香、拜神、放鞭炮、煮餃子。即使很困,我也會早早起床,穿上媽媽為我買的新衣服,給奶奶磕頭拜年。因為奶奶會給我壓歲錢,所以每年都盼望著。等我長大后,就沒有了壓歲錢,但磕頭拜年早已成了習慣,深深地刻在了心底。

  磕頭拜年是家鄉過年的習俗。大年初一早晨,每家每戶都會爭先恐后地起床放鞭炮、煮餃子。在一家內部,晚輩給長輩磕頭拜完年后,同一個家族的男人就開始結伴,挨家挨戶去給長輩磕頭拜年。每到一家,在正堂屋裡,晚輩對著年長的老人雙膝跪地磕頭作揖,長輩上前扶起晚輩,給他們早已准備好的香煙或茶水,跟著父輩去拜年的小孩兒則會得到糖果吃。

  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村子裡挨家挨戶磕頭拜年的人越來越少。問起原因,爸爸說磕頭拜年是陳規陋習,村裡德高望重的人也不支持﹔媽媽說年輕人不熱衷,別的村子早就不磕頭拜年了﹔奶奶說老年人起得太早,受冷遭罪。

  不磕頭拜年,村裡的習俗就變成了在除夕夜去長輩家“團拜”。大家聚在一起,說說笑笑,熱熱鬧鬧:婦女們聊家事,誰家的孩子娶了媳婦,誰的廣場舞跳得最好﹔男人們聊村事,村裡修了水泥路幫助大家致富,村委會立起了“四德榜”弘揚善行義舉﹔年輕人聊國事,反腐倡廉力度前所未有深得民心。

  奶奶漸漸老了,磕頭拜年的習俗也在漸漸遠去,但它卻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