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12月9日電(姚媛、實習生朱亮 )9日上午,6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共同參加“國家公祭視域下的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學術研討會。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國家公祭、歷史記憶等熱點問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與探討。專家們認為,國家以立法的形式設立公祭日有著深遠的意義,在牢記歷史的同時更應關愛南京大屠殺幸存者。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表示,國家以立法的形式設立公祭日,使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成為一項彰顯國際意志的重要活動﹔國家公祭悼念的對象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國家公祭是繼“兩個法庭”關於南京大屠殺案審判和1985年前后建館立碑編史后,以國家立法的形式,第三次固化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它對於凝聚中華民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力量,反擊日本右翼勢力否定侵略與加害史實的言行具有重要意義。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理事、南京炮兵學院費仲興教授作了題為《南京大屠殺:關於湯山西崗頭的民間記憶》的報告,通過分析湯山西崗村民自費籌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西崗頭遇難同胞紀念碑”這一行動,探討了南京大屠殺的民間記憶問題。費仲興教授在會上還特別強調,要牢記歷史,警示未來,同時要更加關愛南京大屠殺幸存者。
與會學者認為,近年來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的重大進展,為通過特定儀式將歷史事實轉化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必然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一方面表現在公眾乃至官方更加關注、關心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研究成果走向大眾、走向國際﹔另一方面,史學工作者也應當理解公祭日設立目的和意義,積極思考在國家公祭視域下如何開展南京大屠殺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