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4日報道,(記者王靖)12月1日起,中國鐵路總公司開始執行新方案,將鐵路互聯網售票、電話訂票的預售期由目前的20天逐步延長至60天。網友戲稱“史上最長火車票預售期橫空出世”。
余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其實,鄉愁又何嘗不是一張小小的車票?歲末年尾,許多在外打拼的人都會談“春運”色變,顯然,“春運”已經成為“回家難”的代名詞。
乍一看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史上最長火車票預售期”方案,讓人喜上眉梢,尤其是學生群體,終於可以“放長線釣大魚”。但細細想來,對另一春運客流主體——進城務工人員來說,預售期延長至60天,有多少人能提前兩個月就安排好行程呢?
火車票預售期的延長,其實是鐵路部門將乘客的購票難題提前分解在了兩個月內。在鐵路運力與旅客總量不相匹配的前提下,火車票預售期由20天延長至60天的變化,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春運一票難求的舊有難題。
況且,乘客一旦出行計劃改變,提前購票就失去意義,而持票者面臨改簽或退票的麻煩,這還會增大鐵路部門的工作量,增加他人的購票難度。
解決春運難題,不能隻靠增加運力,還要從疏解客流上想辦法。回看近10年中國鐵路的發展,火車運力在不斷增加,但春運火車票的難求程度卻並未減少。在筆者看來,問題的根源在於經濟飛速發展大背景下,人口流動的加快。
一方面鐵路部門還應該不斷提升服務意識,在延長售票期、提高火車運力之外做出更多努力。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快城鎮化水平,積極解決農村勞動力就地和就近轉移的問題,實現農村勞動力身份轉換,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重大轉變。讓春運期間奔波在旅途的進城務工人員,能在家鄉有更大發展空間,隻有當每個人真正享受到新型城鎮化的福利,真正成為城鎮的主人,能一直與父母妻兒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必遠赴他鄉謀生計,春運回家難的問題也就化解了。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