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重慶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分類收集容器將統一外觀和規格,區分顏色和標識﹔2016年起全面推廣【2】

2014年11月21日07:02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重慶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分類收集容器將統一外觀和規格,區分顏色和標識﹔2016年起全面推廣

   德國為回收塑料瓶提前收取押金

  生活垃圾處理不力,城市隨時會面臨“垃圾圍城”的困擾。一些國家早在垃圾分類處理問題上,累積了大量可行的經驗,看看他們的故事,興許會得到許多啟示。

   德國

   設置很溫馨>

   扔玻璃制品會有聲響

   回收區遠離居民樓

  德國很重視環保,有著嚴格的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其垃圾回收利用率在普遍重視環保的歐洲大陸也是排行第一的。

  德國每個州的垃圾分類有所不同。以首都柏林為例,大體可分五大類:有機垃圾、輕型包裝、紙制品、玻璃制品以及其它生活垃圾等。每一種垃圾分類都有一種顏色代表。在柏林的大街上,通常會看到四個垃圾桶,分別用於裝除了玻璃制品以外的四大類垃圾。為什麼沒有裝玻璃的垃圾桶呢?因為丟棄玻璃制品會發出聲音,所以該類垃圾桶通常都統一安放在一個專門的回收區,遠離居民樓,以免造成噪音污染。

  德國還是整個歐洲唯一一個實行塑料瓶回收押金制度的國家。在民眾購買水或飲料的同時,提前征收0.25歐元的瓶子押金。大型超市都有專門的機器回收這些塑料瓶,民眾將空瓶放進回收機器之后,就可拿回之前支付的押金。這樣,德國就避免了重新生產這些塑料瓶的過程,達到了低碳環保的目的。

   英國

   不忘做公益>

   收書本的垃圾桶標明

   將把書捐贈出去

  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市街頭,垃圾桶都是分類垃圾桶,一般隻有兩個口,一個負責普通垃圾,一個負責可回收垃圾。在任何一個居民區,都配有一座垃圾回收站。一個垃圾回收站有七八個大型垃圾桶,可供回收的垃圾包括紙制品、易拉罐、塑料飲用水瓶、玻璃瓶等,一些特殊的垃圾如報紙、書本、鞋子甚至衣物,也都設了專門的垃圾桶供市民使用。例如在一些回收書本的垃圾桶上,印有回收機構的名稱,表示投進去的書會最終賣給缺少書本的地區供再次閱讀﹔在街面垃圾桶中,不少還帶有飲料廠家符號,表示若投進該廠家的飲料罐,廠家會負責回收。

  在北倫敦伊斯靈頓市的Drayton Park大街上,幾乎每個家庭院落內都配備了不止一隻垃圾桶,包括普通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及餐廚垃圾桶。“這些垃圾桶,都是我們免費提供給居民使用的。”伊斯靈頓市新聞官Charles Dean說,倫敦33個自治市或區,對於垃圾收集和處理並沒有統一規定,但大致上都執行垃圾回收政策。

   日本

   細致到抓狂>

   印發倒垃圾輔導手冊

   注意事項有500條

  在日本,為了讓人們更清楚什麼是垃圾分類,每搬到一個小區,物業都會送上一本厚厚的倒垃圾輔導手冊,圖文並茂,僅注意事項就多達500多條。比如:紙箱務必拆開,鋪放平整打捆﹔電線插頭務必和電器捆綁在一起﹔棍棒類的長度不能超過50厘米﹔廚房垃圾需要瀝干水分用報紙包好﹔帶刺的或鋒利的物品要用紙包好並貼上標簽﹔用過的噴霧罐要扎一個孔以防出現爆炸﹔食用油需要用抹布擦干淨,且瓶口必須用報紙封住……還有些細則簡直匪夷所思,比如:用過的信封因為有殘留的膠水,所以不能算廢紙﹔扔掉罐頭蓋前,要先把嵌進裡面的橡膠皮墊拆下來﹔丟棄一輛自行車,必須附上一張紙條“這是我不要的”﹔襪子,僅一隻屬可燃物,若有兩隻且“沒被穿破、左右腳搭配”則升級為“舊衣料”……

  輔導手冊的背后,還附贈一個彩虹年歷——每一種顏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類垃圾。如: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資源垃圾等。對於居民來說,這便意味著周一吃的魚,直到周四才能吐骨頭……

  許多初到日本的留學生嫌麻煩,抱著僥幸心理亂丟垃圾,卻不知日本遍布著由志願者組成的監察隊,他們的職責就是搜索違法垃圾袋,再送回主人家,提醒主人必須用正確的方法投遞。日本很少有職業歧視,但如果你不會倒垃圾,破壞了公共衛生,就會被人翻白眼。

  在日本,每一個遛狗的人出門必帶“四寶”:紙、水、夾子、塑料袋。這意味著:狗主人不能把便便撿起來就完事,還要把地面用水清潔干淨才算有功德。雖然麻煩,但收獲亦是顯而易見的——城市整潔,連雨天路面的積水都清澈見底。日本人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一邊換鞋,一邊從兜裡往外掏垃圾:車票、衛生紙、橘子皮、包裝袋、飲料瓶……再不厭其煩地把它們分門別類地整理,對號入座丟進不同的垃圾袋。據《三聯生活周刊》《羊城晚報》

   編后>

   “小事”要“大做”

  去年3月,我去了一趟日本。早就聽說在日本扔垃圾是個頭疼事,結果剛登上成田機場的大巴就領教到了——發給乘客的紅豆面包,吃完后包裝袋絕不能留在車上,須自行帶回住地,再做分類處理﹔礦泉水瓶扔的時候瓶身瓶蓋不能分離,方便回收。入住酒店后,服務人員明確告知:客人不要的東西如包裝紙盒、飲料瓶等,要統一堆放,並貼上“不要”的字條,他們才會收走。之前有客人將廢棄文件留在客房,但沒有標注,酒店方最后將其寄到了對方家中……有人問日本人為何嚴苛得如此可愛,他們答,做任何事都要有公德心。

  在東京的十多天內,每天出門前我都得查看是否帶了垃圾袋。如若忘記,這一天都會惴惴不安,兜裡、包裡塞滿了各種垃圾,又找不到地方清空——日本街頭垃圾桶少之甚少,若被發現有意攜帶大量垃圾在公共垃圾桶集中傾倒,還會面臨罰款。這樣的親身體會,讓我多少感到痛苦,並也開始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扔垃圾這一舉手之間的小事,有多少人想過對與錯?如果大家都能在這個“小題”上“大做”一番,糾正錯的,保持對的,這種力量帶來的改變,將是巨大的。程果

(來源:重慶晨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