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87%受訪者直言亞腐敗對社會危害大

王聰聰

2014年11月18日08: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87.0%受訪者直言亞腐敗對社會危害大

  漫畫:王乃玲

  隨著反腐敗斗爭的持續深入,大肆行賄、索賄等腐敗現象少了。但也有人發現,社會上的亞腐敗卻有蔓延之勢。國際監察專員學會主席艾爾伍德曾這樣界定亞腐敗:在權力的廉潔狀態和腐敗狀態之間所形成的一種尚未達到觸犯刑律的地步,但權力本身卻處於並不那麼干淨的空間。

  公眾怎麼看亞腐敗現象?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益派咨詢對203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7.0%的受訪者認為亞腐敗對社會危害較大。64.4%的受訪者表示對於亞腐敗應該零容忍。受訪者中,黨政機關人員佔7.7%,事業單位人員佔19.8%,國企員工佔21.8%,外企員工佔8.8%,民企員工佔30.2%。

  “有執法權的部門出現亞腐敗的情況更多”

  山東泰安某房地產公司員工張波(化名)感到,自中央強力反腐以來,當地明目張膽索賄的現象沒了,但出現了一些變相的形式。比如公車不讓用,一些政府機關人員就借個人或公司的車出去玩。“如果沒有利益往來,他們肯定不好意思開口,人家也不一定願意借。這不是簡單的人情往來,但要說是腐敗好像又談不上,就算亞腐敗吧”。還有一種比較普遍的集體亞腐敗現象:過年過節時,一些下屬單位會對上級部門“表示”一下,費用算在公賬上。

  調查顯示,84.0%的受訪者感覺身邊的亞腐敗現象較多,14.5%的受訪者感覺一般,僅1.5%的人感覺比較少或沒有。

  “有執法權的部門出現亞腐敗的情況更多。”在山西太原某鄉鎮工作的李一(化名)舉例,一些公司的特種設備需要定期年檢,如果不找關系可能就會被拖到過期,一處罰就是十幾萬元,找中間人去辦,花點好處費,一個星期就搞定了。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建芹指出,亞腐敗的典型形式包括在日常辦事過程中的請客送禮、官員特權等。近幾年,還出現了性賄賂、信息賄賂、感情賄賂、期權賄賂等多種形式的隱性賄賂。這些行為雖違反了相關紀律規定,但由於構不成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在處理上彈性較大,運動式懲治特點明顯,因此亞腐敗者往往存僥幸心理,公眾也無可奈何,敢怒不敢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曾維和認為,除了“謀利性”亞腐敗,還有一種“無為性”亞腐敗,如辦事效率低下、無視群眾冷暖、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等。在不少地方“無為性”亞腐敗有蔓延之勢。

  87.0%受訪者認為亞腐敗對社會危害較大

  導致亞腐敗現象的原因有哪些?73.6%的受訪者首選“潛規則盛行”,60.4%的受訪者認為是“缺乏有效監督”,47.6%的受訪者選擇“形式隱蔽,不容易引起注意”。接下來是:從眾心理(45.2%)、容易和正常人情往來相混淆(41.5%)、人們對其危害性認識不足(23.9%)。

  王建芹表示,亞腐敗頻發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規則變動頻繁且不同性質的規則交織在一起,使得人們無所適從,很多人就選擇了當機會主義者。

  曾維和認為,亞腐敗產生有兩大原因,一是制度性原因:缺乏對公權力有效的約束和監督機制,從而導致“謀利性”亞腐敗不可避免﹔二是倫理性原因:如功利性價值觀、責任意識淡薄、道德權威缺失、倫理自主性不足等,這是“無為性”亞腐敗產生的根源。

  調查發現,在對亞腐敗的態度上,64.4%的受訪者表示“零容忍”。也有一些公眾對亞腐敗的態度模棱兩可:13.1%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4.3%的受訪者表示可接受,還有18.2%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中共河南省直機關黨校講師徐光超認為,此結果說明了亞腐敗的危害深遠——為腐敗培育了認同意識和接受心理。它不僅降低了腐敗的恥感和罪感,甚至還會誘發腐敗的“榮耀感”,形成亞腐敗文化。

  調查顯示,87.0%的受訪者認為亞腐敗對社會危害較大,11.8%的受訪者表示一般,僅1.3%的受訪者感覺較小。

  至於亞腐敗的危害,在受訪者看來,首先是“誘發嚴重腐敗行為”(74.8%),其次是“侵蝕社會價值取向,模糊是非標准”(59.7%),第三是“增加政府行政成本”(54.2%)。43.2%的受訪者認為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王建芹認為,亞腐敗的危害遠大於嚴重腐敗,原因在於嚴重腐敗者可以被繩之以法,而亞腐敗由於介於罪與非罪之間,直接腐化了社會環境、文化氛圍和人們的精神世界,導致貪腐文化盛行。廣泛的亞腐敗不僅是人們心靈的腐蝕劑,更是貪腐文化的催化劑,它們互為因果,相互補充和強化。

  公眾最期待“吃拿卡要”得到制度性遏制

  河南開封市民於林發現,現在小官巨腐的新聞很多,不少都是對亞腐敗沒有防微杜漸,逐漸發展成嚴重腐敗。“避免亞腐敗隻能靠剛性的制度和法律約束。就像捕魚一樣,隻要網眼足夠細、收得足夠緊,大魚小魚都沒空子可鑽”。

  怎樣防治亞腐敗?68.8%的受訪者建議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67.2%的受訪者認為要依法規制行政自由裁量權,54.0%的受訪者建議加強對掌權者“社交生活圈”的監督, 46.5%的受訪者期待強化反腐倡廉教育,46.2%的受訪者期待拓寬監督渠道,鼓勵群眾舉報,41.6%的受訪者建議把亞腐敗入刑入罪。

  “反四風、八項規定等都是較好的制度性遏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亞腐敗迅速蔓延的勢頭。”曾維和指出,制度性遏制措施,使公務員不敢“謀利”,但有可能會“無為”。有效防治亞腐敗,需要培養法治意識、法治精神,如樹立公務員的正義觀、鑄造公務員的職業精神、培養公務員的責任意識、增強公務員的倫理自主性等。

  李一覺得亞腐敗並不好遏制,普通百姓根本就接觸不到很多官員,無從舉報,而接觸到的人沒有重大利益沖突又不會去舉報。他認為,防治亞腐敗和腐敗的利器就是財產公開、房產全國聯網。

  在徐光超看來,實現政府信息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監督制約權力的有效方式。要想制約公權力,就必須使權力的運行原則、程序、結果全部公開,減少隨意性,增加透明度。

  公眾期待哪些現象得到制度性遏制?排名前三的是:吃拿卡要(63.2%)、隱形福利(54.1%)、隱性兼職(46.5%)。接下來依次為:人情吃喝(46.2%)、過度職務消費(42.7%)、任人唯拍唯錢(38.2%)、借婚喪事宜斂財(37.3%)、借股份改造化公為私(37.3%)、蘿卜招聘(36.8%)、包二奶(35.5%)、假賭牟利(34.2%)等。

分享到:
(責編:徐婭文(實習)、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