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記者怎樣實現角色轉換

2014年11月15日14:16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第十五個中國記者節剛剛過去。每年這個時候,大家似乎都要“調侃+反思”。

當下媒體人的情緒可謂“五味雜陳”,工作壓力大、收入增長緩慢、作息不規律……再加上近兩年行業技術變革加速、市場驅動力增強、自身素質遭遇考驗,在轉型與逃離、彷徨與堅守中,面對時代的激蕩和業界的嬗變,站在十字路口的媒體人感到有些無所適從。

在“人人都是記者”的時代,在媒體融合的進程中,怎樣做新聞,怎樣構建行業信任,怎樣實現角色的轉換,成為眾多媒體人思考的問題。

技術改變傳播觀念和行動

新的傳媒業態對媒體提出了更大挑戰。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在竭盡全力尋找更多、更新的渠道和工具,以順應新的時代要求。

就在記者節當天,著名調查記者羅昌平宣布,正式作別傳統媒體行列,成為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的CEO。其實,羅昌平只是一個縮影,在媒體變革的進程中,“轉型”或“正在轉型”的媒體人名單已經拉得很長。

誠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君超所指出的那樣:今天,我們已邁入“自媒體時代”,媒體格局悄然改變,傳統的“記者”概念擁有了“人人都是記者”的廣闊外延。

然而,當“自媒體”“大數據”這些詞匯頻頻出現於行業環境中時,媒體人不得不重新思考這樣兩個問題:與舊模式相比,新聞新環境的參與者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出色?媒體人以何種角色參與其中才能盡數發揮才能?

在騰訊新聞“全媒派”制作的《金牌全能記者速成手冊》中,“高階技能+殿堂裝備”這種原本用於戰術攻關的詞匯赫然在列。正如一場攻關,隨著全媒體傳播時代的到來,作為一名媒體人,更要看清前方的“高能預警”,與時俱進地學習必備技能,用高科技“戰衣”武裝自己。

“今天我們所要談的新聞專業主義,應該是在傳播行動中達成和實現的。”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系主任師曾志教授指出,“新聞專業面臨的這種困境,是技術帶來的傳播觀念和行動的改變——這在本質上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很多人已經出發和行動了。”

社會對記者的需求從未改變

在一些人眼中,為適應后工業時代,記者的職能有所“延展”,包括精准度、信息安全性、信息處理等。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以最正確的展現形式給特定群體講故事,仍是記者行業的一貫要求——換句話說,時代再變,不變的是講好故事。

記者節當天,中央電視台播出了“全國新聞戰線‘好記者講好故事’——2014年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演播現場,10位好記者代表講述了各自的採訪經歷,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不少觀眾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王吉全)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