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習近平主席的“主場外交”碩果累累,可謂一大特色。今年5月20日至21日,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亞信峰會)在上海舉辦,習近平提出亞洲新安全觀,成為今年上半年的中國“主場外交”的重要篇章﹔APEC又為中國“主場外交”添上了精彩一筆。
“亞太命運共同體”、新型大國關系、正確義利觀、亞洲安全觀、“一帶一路”等一系列中國理念和中國倡議廣獲世界積極回響。剛剛結束的APEC新增100余項合作倡議,“中國方案”又廣為各方接受。
辦好“主場外交”,可以在國際和地區熱點更多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倡議、發揮中國作用。梳理2014年以來習近平的“主場外交”,人民網記者發現至少有4大亮點。
1
“中國方案” “中國智慧”
獻力實現亞太夢想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亞太發展前景取決於今天的決斷和行動。我們有責任為本地區人民創造和實現亞太夢想。
——2014年11月9日 習近平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主題演講
在這次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首次提出亞太夢想的新理念。這一理念內容豐富完整,令人印象深刻。
什麼是亞太夢想?習近平說,“這個夢想,就是堅持亞太大家庭精神和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共同致力於亞太繁榮進步﹔就是繼續引領世界發展大勢,為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就是讓經濟更有活力,貿易更加自由,投資更加便利,道路更加暢順,人與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讓人民過上更加安寧富足的生活,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實現亞太夢想需要共同構建亞太伙伴關系。習近平在出席11月11日下午的APEC記者會時表示,伙伴意味著“一個好漢三個幫”,一起做好事、做大事。我們決心發揚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構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打造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為亞太地區長遠發展和共同繁榮勾畫新願景、指引新方向、注入新動力。
為了實現亞太夢想,中國一直與APEC各成員保持密切溝通協調,積極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據外交部長王毅介紹,年度系列會議中,APEC各成員共提出超過100項合作倡議,其中半數以上是由中國提出,並得到各方支持,“中國智慧”在外交場合大放光彩,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2
新亞洲安全觀
確定地區安全合作新框架
我們認為,應該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創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
——2014年5月21日 習近平在出席亞信峰會時表示
為什麼要樹立亞洲安全觀?習近平今年5月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亞信峰會時提到,亞洲安全問題極為復雜,既有熱點敏感問題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環境安全、網絡安全、能源資源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帶來的挑戰明顯上升,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安全問題的內涵和外延都在進一步拓展。
安全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大家共同生活在亞洲這個大家園裡,利益交融、安危與共,日益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說,“中國是亞洲安全觀的積極倡導者,也是堅定實踐者。”
在這次亞信峰會上,習近平向與會各國表示,中方願意同地區國家建立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共同打擊“三股勢力”﹔探討建立亞洲執法安全合作論壇、亞洲安全應急中心等,深化執法安全合作,協調地區國家更好應對重大突發安全事件。
對此,亞信倡議國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亞洲安全觀具有重大意義,中方倡議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沿途國家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相信在中方及各方共同努力下,亞信一定能夠加強亞洲國家的對話、信任、合作,促進亞洲和平、穩定、繁榮。
3
四字理念 與鄰為善 以鄰為伴
“親、誠、惠、容”盤活周邊關系
“凡交,近則必相糜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中國堅持按照親、誠、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
——2014年6月28日 習近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我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2013年10月24日,習近平在出席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時指出。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在出席今年的亞信峰會時,習近平表示,中國堅持睦鄰、安鄰、富鄰,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亞洲國家。
習近平在2013年3月25日訪問坦桑尼亞時就提到,對待非洲朋友,我們講一個“真”字﹔開展對非合作,我們講一個“實”字﹔加強中非友好,我們講一個“親”字﹔解決合作中的問題,我們講一個“誠”字。
“中國真誠希望其他國家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大家攜手把這條路走穩走好。”習近平在出席今年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時說。
主場外交是加強與周邊國家聯系的絕佳平台,這一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理念結出累累碩果。在這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上,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了西線天然氣協議,能源合作取得新的進展﹔與韓國完成自貿區協定實質性談判,將有力促進亞太區域一體化﹔與日本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系達成四點原則共識,為把握兩國關系正確發展方向邁出了關鍵一步。
4
“一帶一路” 互聯互通
區域一體化邁出堅實步伐
面對新形勢,我們應該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全方位互聯互通格局﹔實現亞太全方位的互聯互通,就是讓腳下之路、規則之路、心靈之路聯通太平洋兩岸的全體成員。
——2014年11月11日 習近平在出席APEC領導人第一階段非正式會議時的發言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它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應對危機、加快調整,許多沿線國家同我國都有著共同利益。
在今年5月的亞信峰會上,習近平提出,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盡早啟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更加深入參與區域合作進程,推動亞洲發展和安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為了加快建設“一帶一路”,本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批准了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確立了在2025年前實現加強軟件、硬件和人員交流互聯互通的遠景目標。
在11月9日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高興地說,“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已經邁出實質性一步,創始成員國不久前在北京簽署了政府間諒解備忘錄”。當他宣布中國還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時,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對此,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主任劉晨陽評論說,全方位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將為APEC合作的“車輪”鋪設更加平坦、寬闊的前進道路。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