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小編從相關報道和本報記者回憶中梳理了10個習近平在基層任職期間鮮為人知的特別故事,從中可以窺見習近平的為人和為政之道,值得基層年輕干部細細琢磨,好好學“習”。
近日,習近平視察福建。《福建日報》連續三天,以頭版整版的高規格報道,回顧了習近平在福建工作17年半的往事。該報派出採訪組,“深入廈門、寧德、福州、龍岩等地,追尋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時踐行群眾路線的點點滴滴”。
此前,《河北日報》也曾在頭版刊文,還原這位正定“老書記”在正定發生過的故事。兩張黨報前后分別以數萬字的篇幅,詳細回憶了習近平在兩地的燃情歲月,曝光了習近平在不同時期工作、生活的一些故事,更有許多照片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1接地氣與百姓真誠交友
習近平1998年的舊作《憶大山》,深情回憶了與賈大山十余年的交往情誼,十分感人。
1982年早春,習近平到正定任縣委副書記,“我到正定后,第一個登門拜訪的對象就是賈大山。”據賈大山兒子講:當時習近平是先到他家裡,結果沒找到,才又去賈大山工作的縣文化館找。當時賈大山在文化館正與人聊天,習近平進去后也不打斷,就坐在椅子上靜靜地等著。不想,賈大山上來第一句話就是“來了個嘴上沒毛的管我們”。不過,習近平似乎並不介意這樣的問候方式,之后的交流兩人相談甚歡。
此后幾年,兩人的交往更加頻繁,常常促膝談心至深夜或黎明,有時不得已,半夜兩人疊著羅漢從大鐵門上翻上翻下,身高一米八的習近平在底下做托,讓賈大山翻門而過。后來,一直淡泊名利的賈大山甘願出任文化局局長,為興建和修復正定文化“辛勞奔走”。此后,兩人更是收獲了一生的友誼。
1997年2月7日,習近平和賈大山最后一次見面,這也是兩人最后一張留影
習近平離開正定多年,始終不忘賈大山,不僅常常寫信、寄賀卡,有機會回正定一定去見見,在賈大山病后,還兩次到醫院去看望他。1997年2月20日,賈大山謝世,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托人送了花圈、挽聯。之后,習近平寫了《憶大山》的悼念文章,發表在《河北文學》1998年第七期上。
2如實上報解決人民實際困難
當時正定這個全國聞名的高產縣竟有不少農民連溫飽都不能保証。習近平和時任正定縣委副書記呂玉蘭主張立即向上匯報,請求把糧食征購基數降下來,並主動請纓,處理此事。
當時縣委書記馮國強、縣長程寶懷考慮到習近平剛到正定工作,不願意讓他出面,怕對他造成不好影響。習近平說:“實事求是向上級反映問題是我黨的優良傳統,你們不用擔心。”於是,他和呂玉蘭一起進京,向上級部門如實反映正定人民的生活狀況和存在的困難。
3與大家一起“吃大鍋飯”
習近平在正定的3年多時間裡,睡在辦公室。他的床鋪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兩條長凳支起一塊木板,鋪上一條打滿補丁的舊褥子。而在吃飯問題上,習近平總是在機關食堂與大家一起“吃大鍋飯”。他說,“吃大鍋飯”好。一是可以邊吃邊聊,相互交流﹔二是可以互相監督,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三是可以邊吃邊談工作。可謂一舉三得。
上級來人都是用正定的傳統飯菜招待,如扒糕、豬頭肉、餛飩、蕎麥面??。“這就是習近平常說的‘正定宴’”。客人要是喝酒,那就上正定當地產的醉八仙、常山香。而出行方面,隻要不出城關,他就騎自行車。“他對身邊的同志說,騎車有三個好處:一是鍛煉身體,二是接近群眾,三是節約汽油。”
習近平這種生活工作的思路從正定延續至今,2013年,他出現在慶豐包子鋪,就可看出其傳承脈絡。
4“扯開嗓門喊人才”
時任正定縣縣委書記習近平簽章頒發的“率先致富獎”証書
相關報道還穿插了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比如正定流傳最廣的習近平“扯開嗓門喊人才”。武寶信是石家庄機床附件廠的工程師,他利用業余時間研制出“三露”(粉刺露、亮膚露、增白露)等醫用化妝品,已暢銷全國。然而,廠領導對他有不同看法。武寶信了解到正定縣重視人才,便讓人捎信,表示願意到正定工作。
習近平知道后,立即決定把他吸引到正定。那是1983年年初,在忙完一天工作后,他帶著縣長、副縣長來到石家庄市橋東談固小區。一個小區幾十棟樓,他們找了一棟又一棟,問了一家又一家,但沒有人知道武寶信住在哪裡。已經晚上10點多了,習近平同志竟扯開嗓門在小區樓下大聲喊了起來:“武寶信!武寶信!……”宏厚的聲音在寂靜的冬夜回蕩。
武寶信在家裡聽到后趕緊跑了出來,將他們迎了進去。茶熱語灼,赤誠相見,一直談到天色將白。武寶信當場答應了習近平的邀請,將自己研制的醫用化妝品項目帶到正定,一年就為正定贏來30多萬元利潤。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