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
《福建日報》,2014年5月12日
群眾的贊許最甘甜
今年3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深情地回憶起20多年前在壽寧縣下黨鄉的調研往事。
一個地處偏遠的閩東小山鄉,為何能讓總書記這樣牽挂?一段20多年前的塵封往事,蘊藏著怎樣的動人故事?
當年,習近平同志披荊斬棘、跋山涉水來到下黨鄉現場辦公,鸞峰橋見証了這一段難忘的歷史。
記憶重回25年前的下黨鄉——
1989年7月19日中午,烈日當空,酷暑難耐。
壽寧縣下黨鄉,與鸞峰橋相望的文昌閣邊,一群人從荊棘叢生的崎嶇山路走下來。他們頭戴草帽,汗透衣背,風塵仆仆。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
“‘地府’來了!”當地百姓奔走相告,欣喜異常。
“當地百姓管地委書記叫‘地府’,就是‘知府’的本地發音。”25年前的這一幕,時任下黨鄉黨委副書記劉明華歷歷在目,“習書記一行受到最為熱情隆重的歡迎,鄉裡百姓說他是‘到過這裡最大的官’,他們自發擺出各種擔桶,一桶一桶都是清涼飲料,用當地草藥做的,還有綠豆湯。”
下黨之行,是習近平為了兌現承諾而來。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