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人行道密布線杆
10月30日上午,南國早報記者在大慶路上看到,約300米的人行道上密密麻麻豎立著幾十根線杆。記者沿著人行道逐一點數,發現線杆數目有70根,不少地方甚至有四五根線杆一起“抱團”,過往行人隻能在縫隙中穿行。
記者注意到,人行道上的便道磚剛鋪上不久,上面還散落著一些沙土。一名在現場的施工人員說,之前修整人行道時,
有相關單位過來新架設了一批線杆,但具體是哪些單位,他也不知道。
居民:擔心安全隱患
“感覺就像梅花樁一樣,一不小心就會被撞上”,大慶路旁銀苑小區的住戶王女士說,由於線杆太過於密集,不少老人和孩子干脆都不走人行道上,而是直接走旁邊的機動車道。
如此密集的線杆群,安全嗎?除了出行不便,線杆上蜘蛛網般的電纜也引發附近居民擔憂,“像亂麻一樣,有些老化的線杆一旦被風刮倒或斷裂,后果不堪設想。”在當地網站上,不少網友則驚呼“找到了北海線杆最密集的地段,讓人大開眼界”。
10月30日中午,記者來到雲南南路社區居委會,居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在這裡工作10余年,還未接到反映這條路上線杆密集的投訴。而且,居委會也沒有什麼權力,隻能向相關部門反映來解決這個問題。
供電部門:供電線杆佔少數
隨后,記者從北海供電局了解到,大慶路上的幾十根線杆中隻有少部分是供電電杆(包含高壓供電電杆和低壓供電電杆),其余為通訊、路燈及天網或其它性質的線杆。
“理論上講,不應該搞那麼多線杆。”據該局一位工作人員說,線杆也不是想立就可以立的,特別是在公共區域,架設電力線路須經過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審批方可實施。為了盡可能減少對道路的佔用,供電部門在架設電杆時均盡可能緊貼人行道旁的銀苑小區外圍牆架設。
“銀苑小區及周邊片區的電壓較低,為了讓居民能正常用電,北海供電局特地新增了幾根電線杆鋪設線路。”該工作人員說,雖然額外新增了幾根電線杆,但“仍在規劃范圍內”。“這條路上所有供電電杆的架設均符合國家技術及安全標准,至於其他線杆從何而來,我們並不清楚。”上述工作人員說。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