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台灣警方查獲的地溝油。(圖片來自台媒)
中新網9月17日電 台灣近期爆發地溝油丑聞,多家台灣企業卷入其中,並引發民眾對台灣食品安全的擔憂。台灣《經濟日報》17日發表社論稱,食安問題對經濟民生影響廣泛深遠,面對影響層面不斷擴大,台當局拿不出對策,讓人不禁要問:台灣經濟豈可被餿水油打敗?
文章摘編如下:
餿水油(即地溝油)事件一路延燒,骨牌效應不斷擴大,數以千計、涵蓋多數知名品牌的食品廠商受到牽連﹔廣大消費者更為在不知情下食用餿水油產品惡心不已,人人身心受害﹔事件更使台灣形象受損,“美食王國”聲譽幻滅。一場食安風暴,不僅使人心惶惶,沖擊消費意願,而且賠上國際形象,對食品出口及外人來台觀光旅游皆造成可觀沖擊。面對影響層面不斷擴大,台當局拿不出對策,讓人不禁要問:台灣經濟豈可被餿水油打敗?
餿水油風暴並非單一事件,而是食安地雷連環爆的最新一幕,近三年多來,台灣歷經塑化劑、毒澱粉、假米、黑心油等重大食安事件,暴露出食安管理幾乎處於無管理狀態,讓黑心商人為所欲為,如入無人之境。
而行政機構遇到食安事件,因擔心沖擊經濟,經常存著“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心態,但每每事態愈演愈烈,紙包不住火,才被迫面對善后,並先后召開兩次食安會議,宣示全面展開食安管理行動方案。但因為心態未改,改革難以落實,以致讓食安事件一再重演,公權力及公信力幾蕩然無存。
這次餿水油事件和過去如出一轍,屏東縣查處不力、怠忽職守在先。當事件愈演愈烈后,當局隻有用老的補救措施,如公布違法產品及牽連廠商及食品項目、勒令問題產品下架、將黑心廠商移送法辦、口頭宣示將修法重懲違法者等,而對如何恢復食油交易秩序及消費者信心,幾束手無策,致令很多食品業者都在問“還有什麼油能用?”廣大的消費者及升斗小民更在問“還有什麼東西可吃?”
食安問題不根本解決,食安炸彈連環爆就不會停止,消費者信心不可能恢復,台灣形象也將一再折損,對台灣經濟的沖擊勢必愈來愈大。如果再考量食安對民眾健康的影響,及可能增加的龐大社會成本,對台灣更是不可承受的沈重負擔。
所以,食安問題的徹底解決乃刻不容緩,經過兩次食安會議及來自社會各界的建言,可解決問題的處方非常清楚,包括:從源頭建立一套可靠、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加重食品廠商的法律責任,並對惡質違法者處以嚴刑峻罰﹔大幅強化食品安全查核機制﹔充實食安預算經費及相關人力等。
總之,食安問題對經濟民生影響廣泛深遠,要讓人民相信台當局有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能力,就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斷然作為﹔該如何做,當局宜速深思並有所行動。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