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來縷縷,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1、中國鄰居:書面說法是“周邊國家”。(一個重要因素!)
大大對周邊國家的重視,你看看他一年多來的外事日程表就知道了。(借了新京報的圖小改動了下,把訪問的周邊國家圈了出來,為大家貼心服務一下)
別忘了還有很多周邊國家領導人來中國訪問呢!今年剛開了亞信,馬上還要開APEC呢。
關於周邊國家,去年10月,中央第一次開了周邊外交工作會,常委悉數到場,絕對的陣容強大。當時習總提出了四個字:親、誠、惠、容。
不知你有感覺嗎?周邊外交真的挺讓咱們長志氣的,也挺讓一些國家沒脾氣的。一個強烈的感受是,一方面和平發展道路繼續走,另一方面,咱們也要講原則、明是非,該遠的遠、該近的近、該親的親、該疏的疏。絕不是一碗水端平!對咱好的,對咱不好的,不會一個面孔去說話。
這其中,又延伸出來幾個經典的詞:
*點穴外交和走親戚外交:
索契之行、韓國之行、蒙古之行,都可以歸為這一類。大大不僅建立了元首之間的私人友誼,也建立了國家之間雪中送炭的情誼,一再打破外交慣例。
*搭便車:
我們在前幾章說過,蒙古國訪問時習總第一次提出了搭便車。注意,“搭便車”又有了新說法新內涵。在塔吉克斯坦,他會見塔國總理時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想搭中國發展的便車,我們歡迎,越多越好,大家互利共贏。
見馬代議長的時候,大大又提到了“機遇便車論”(我自己發明的詞,不是原話):“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願意同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如果你常聽大大講話,就會感到,他的思想既一脈相承,又不斷從實踐中汲取智慧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看來,咱們必須得天天學習,否則真的追不上更新的速度啦。
*不惹事,也不怕事:
我自己很喜歡這句話。回放一下出爐的現場:
今年3月,習總在德國發表演講之后。主持人意猶未盡增加了提問環節。國防預算、南海爭端,問題接連拋出。
“我們絕不走‘國強必霸’的道路,但我們也再不能重復堅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歷史悲劇。我們必須有足以自衛防御的國防力量。”
“在南海問題上,我們不惹事、不怕事,有關我國領土主權完整的事情,當然要堅決捍衛!”
再多說兩句,這場問答,純屬德方“突然襲擊”。印象中好像是現場演講聽得帶勁,主持人又好不容易有個和習總面對面的機會,就自作主張問了兩個問題。看起來尖銳犀利,習總從容作答,回答得特別好,特別特別提氣。除了上面兩句,還有好些內容。你們可以去報紙找找,找不到呢,我還是可以免費提供一些滴。
2、一帶一路:又一個重要因素!
馬爾代夫正是在一帶一路的重要一環。
一帶一路是周邊外交的一個大概念、大構想。其中蘊含的外交智慧,你慢慢品吧!去年9月中亞之行,習總在哈薩克斯坦首次提出“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隨后的10月東南亞之行,在印尼首次提出“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咱們古代的絲綢之路叫得響。鄭和下西洋,實在太有名了。亞總說,你們古時候就有一位海軍上將,到過我們這。(亞總太搞了,那時候的海軍上將?說的會不會就是鄭和啊?列位看官有答案嗎?)
這兩年,有國家也在咱沿海劃了條線,說是他們的絲綢之路。(別笑,人家可是正兒八經把它當成亞太戰略的。)等我們的大大一提出“一帶一路”,應者雲集。誰還記得前一句提到的那條線?
3、哥倆一直好:傳統說法是“友誼源遠流長”。
建交42年來,兩國從來沒紅過臉,從來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4、國家小:中國對大小國家一個態度,這壓根不是是否來訪的因素。
說起小國,亞總在會談時“忍不住”對習總說了一件得意之事:習總南亞第一站就放在了馬爾代夫,惹得一些南亞國家紛紛來打聽,靠什麼魅力請來了習總親臨?他們很是羨慕嫉妒,亞總很是自豪得意。
聽聽書面說法:亞明表示,馬中關系堪稱大小國家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友好相處、互利合作的典范。
看了這4點,你明白了吧?亞總前段去了南京參加青奧會,倆人相見,亞總盛情邀請習總訪問馬爾代夫,這不?不到一個月,習總就來了。用大大的說法是,中馬關系趁熱打鐵、趁勢而上!
15號,亞明總統歡迎儀式,和亞明總統會談,和前總統加堯姆會談,揭牌儀式,簽字儀式,共見記者,會見馬國議長,參加國宴……等到見使館館員和華人華僑時,又到了夜裡10點。(美麗的沙灘哦,我還沒時間踩踩你﹔清澈的海水啊,還沒時間泡泡你……)
不再一一描述了,就說說幾個花絮吧!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