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宣傳展示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成果和亮點,營造助推民營經濟發展、加快轉調創步伐、推動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網上輿論氛圍,由山東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辦、齊魯網承辦的“名博、網媒關注山東民營經濟採風採訪”活動今天啟動。在全國名博、網媒記者走進山東,聚焦山東民營經濟新成就之際,齊魯網推出《鳳凰涅槃 民營經濟發展的山東諾言》通訊報道,通過簡政放權、降低門檻、金融改革、人才戰略、科技創新、“走出去”等七個方面,詳解鳳凰涅槃的山東民營經濟。
鳳凰涅磐 民營經濟發展的山東諾言
——寫於全國名博網媒關注山東民營經濟採風採訪活動啟動之際
作為傳統經濟大省,山東民營經濟佔據了半壁江山。近來,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鳳凰涅槃、騰籠換鳥,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山東民營經濟實現了“井噴”式發展。在全國和全行業來看,領頭雁、火車頭的作用日益明顯。
面對中央的期待、老百姓的期待、市場的期待,山東省委省政府有期待亦有作為,從降低准入門檻到簡政放權,從金融改革到鼓勵創新,山東在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釋放民間活力上濃墨重彩,成效日趨顯現。
“要尊重企業家、保障好企業的合法權益,努力營造國內領先的營商環境。”這是山東省省長郭樹清給出的承諾。
美好的期待正一步步化為現實。
簡政放權 政府認真做減法
272個審批日、30多個項目、上百個公章……一份人大代表繪制的行政審批“長征圖”曾引發過廣泛討論,行政審批環節多,辦理手續復雜,審批時間長一直是困擾企業發展的因素。2013年4月,甫到山東的省長郭樹清就給出了承諾,“本屆政府任期內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
2013年4月7日,新一屆山東省政府舉行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彼時還是代省長的郭樹清,要求“擺正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的位置”,他在履新講話中闡述了自己的施政綱領——“要懂得,政府不是萬能的,許多事情由政府來做成本很高。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下決心把該放的權力放下去,該由市場做的放給市場,社會能辦好的交給社會,嚴格按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
山東高青縣的企業代表於啟亮同樣給記者畫了一張審批路線圖,“以前要開建一個項目,需要先跑環保、國土、規劃部門搞立項,再到發改、水利、消防、人防等十幾個部門蓋章,縣區審批不了的,還要跑到市裡,前前后后要跑三十多個部門。”
如今,通過山東首創的“視頻聯審”的新機制,這張迂回曲折的路線圖變成了現代化的審批平台,時間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
這項正在淄博推進的“項目建設遠程視頻聯動審批會”,將當地市、縣兩級發改、環保、消防等多個審批部門的代表集中,通過視頻與企業代表進行面對面交流,“咱這個視頻會有點像上車前的安檢,必須要通過安檢,安檢通過了,咱就放心了。這樣就減少了行政審批的時間”,淄博市行政服務中心協調科科長董玉石給出了解釋。
於啟亮告訴記者,通過視頻會議給進行核審,以前一個項目下來要七八個月,成立了聯合審批之后,用了不到五十天。
淄博市行政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周繼軻告訴齊魯網記者,“政府圍繞企業轉,企業圍繞市場轉,這是將來必然的趨勢政府的服務水平未來將會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最大的競爭優勢。”
據山東省編辦統計,截至今年6月份山東省在企業投資、社會民生、資質資格認証等領域,取消下放省級行政審批事項262項,市縣兩級取消下放3448項,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福一認為,“隨著改革的系統深入推進,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更加理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政府服務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斷提高,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匯聚起全社會創新創業的強大合力,為民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和重大機遇。”
降低門檻 企業注冊進入井噴期
從《論語》的“學而優則仕”開始,兩千多年來,孔孟之鄉的年輕人多重仕途,對經商辦企業、冒險闖市場的熱情不夠高。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新辦企業在注冊資本、資質審批等方面存在的高門檻,讓部分有創業熱情的年輕人也不得不“望洋興嘆”。
7月25日,濟南市工商局會議室,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集部分小微企業負責人,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座談會。
此時注冊登記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近5個月,改革成效如何,后續工作怎麼做,這都是總理關心的問題。參加了座談的山東葳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孫金玲回憶,總理提出了三個問題:公司成立的動力與資金來源、公司成立的性質和類別、公司有何困難。
和孫金玲一樣,參加座談的其他9人,都是中小微企業的代表,並且是在3月1日山東省“工商21條”實施之后新注冊或有增資變更的企業。
濟南市工商局一名工作人員透露,隨著工商注冊改革的不斷推進,企業注冊進入井噴期,他理解,這正是總理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總理關注的,似乎從小微企業的注冊,延伸到了如何讓這些企業存續下來、繼續發展。”
“進一步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在解決‘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方面取得突破”,這也成為了郭樹清在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的今年的主要工作——以更大決心和勇氣推動民營經濟發展。
兩年來,作為國家工商登記改革的落地政策,山東先后發布了《關於進一步發揮職能優化市場環境的意見》、《山東省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加強市場監管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有針對性的從企業注冊冠名、住所、資本等方面做了最大限度的放寬,同時加強對市場監管領域的執法力度,做到企業發展“寬進嚴出”。
新政帶來新氣象,這對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門檻低了、態度好了、跑腿少了’,過去幾個月辦不成的事,現在幾天就能辦成,全省中小企業的這類普遍反映,直觀表現了營商環境的向好。”山東省中小企業局局長劉新風說。
據統計,隨著山東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推進,山東企業“注冊”出現井噴之勢,今年1至7月,全省新登記私營企業14.56萬戶,同比增長105.34%,注冊資本5163.99億元,同比增長116.11%。除了數量上的增加,產業結構也進一步優化。上半年,第三產業新登記注冊企業佔到全省所有新登記注冊企業的76.9%。
山東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山東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楊佔輝告訴記者,“省委省政府將放寬市場准入、降低門檻作為非常關鍵的問題來進行部署。採取‘非禁即入’原則、支持民企進入更多領域、騰出民營經濟進入的空間,這些對於解決山東民營經濟發展市場准入門檻高的問題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金融改革 破解企業“缺血”難題
今年6月,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發布了一份《山東民營經濟調研報告》,報告稱,企業反映“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非常強烈。
這份組織了相關行業協會、異地商會、中小企業局、民營企業家代表參與,發放了4500份調查問卷,赴浙江、江蘇等省市考察后得出的報告明確提到,小微企業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山東僅佔全國的6.3%,與山東經濟大省的地位明顯不相稱。
數據顯示,企業融資渠道狹窄,70%以上依賴銀行間接融資,其中“主要融資渠道”國有銀行佔比21.2%,地方性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貸款佔比55.7%,民間借貸佔比14.1%,風投及其他佔比9.1%。國有商業銀行貸款門檻偏高,存在“嫌小愛大”、“懼貸、惜貸”現象,在山東省尤為明顯。據統計,2012年全國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11.6萬億,山東省同口徑同期余額為0.7萬億,僅佔全國的6.3%,與山東經濟大省的地位明顯不相稱。
此外,融資成本高。除銀行貸款利息、第三方收費和擔保費外,存貸挂鉤、擔保保証金、銀行“業務創新”中間產品更加重了企業融資成本。如通過承兌匯票賺貼現手續費用,中小企業貸款改為承兌匯票,兌現要到跟銀行有特定關系的中間機構至少加3.5%的手續費。據測算,以上融資成本相加,中小企業銀行融資成本年利率在12-15%之間。同時,貸款手續繁雜,需要1-2個月時間,影響了融資效率。
山東恆奕地源熱泵空調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小微企業,對公司副總經理袁媛來說,以往融資問題成為了制約公司發展的“緊箍咒”。
然而,山東省近期出台的扶持科技型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相關政策給這家公司提供了機遇,借助這一政策,一直因為資金鏈緊張而無法擴大產業化規模的山東恆奕公司用2項和新發明專利做質押,不僅從交通銀行成功獲得300萬元貸款,還按規定從省知識產權局得到了一定數量的貼息和專利評估費用補助。
袁媛表示,用專利質押的方法,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有了這一部分資金,就能更快地把企業研發做得更好,把產品不斷地升級。
一邊是缺錢的中小微企業,一邊是擔心風險不敢放貸的銀行,為打破這一僵局,山東各地還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沂水成立信用聯盟、壽光實行了貸款保証保險等等,都有效降低了企業融資難度和成本。
相比地方進行的有益探索,省長郭樹清主政山東后出台的“金改22條”,則更著力於從制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22條中提到要調整信貸結構,培育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推進多形式社會融資,特別提出了探索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打開了民間資本設立金融機構的閘門,也為等待融資的中小企業帶來了福音。據了解,目前山東省首家民營銀行總部有望花落金改試點城市淄博,目前基本確定山東首家民營銀行將由兩家民營企業作為主發起人發起。
“山東積極推進信貸資金向民營企業傾斜,積極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鼓勵推動民營企業直接融資等措施在機制上解決了民營企業融資保障問題”,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遲泓告訴記者,截至2013年末,全省小微企業本外幣貸款余額比年初增長24.7%,高於全部貸款13.2個百分點﹔截至2013年末,全省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累計發行64.1億元,已發行企業達91家,居全國首位。
廣納賢才 省長致信盼“海龜”
中秋前夕,山東省省長郭樹清寫給海外留學人員的一封“求賢信”,求賢若渴溢於筆尖。
“當前山東正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轉型升級、優化結構,全面深化改革,營造國內領先的營商環境……為廣大海外留學人員來魯創業創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廣闊的空間。”
一個共識是,民營企業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有力支撐,中高層人才的引進對企業發展有時甚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華光集團是金鄉縣一家靠大蒜起家的“農”字號企業,雖然一直在埋頭苦干,但企業的發展卻不溫不火。職業經理人王洪星的加入,才讓企業有了新的起色。
王洪星上班頭一個月,就跑遍各個車間,制定了現代食品企業管理和經營規章,並為華光找到了新的贏利點。“我們職業經理人得到充分的授權,並制定目標和措施,敢於果斷的決策,敢於利用職業經理人的制度對每個人每個崗位進行嚴格的要求。”對於企業的人才戰略,王洪星十分贊同。
在力諾集團,企業人才戰略則緊跟企業市場變化調整。力諾光伏集團總經理李秉霖指出,從市場層面來講,光伏還是70%的面向於國外的市場,所以集團必須建立一個很完整的海外團隊,對於融資方面,目前發現海外有很多客戶實際上有需要力諾光伏融資的需求,因此,在這一方面也加強了團隊。
目前,力諾光伏海外員工佔到高管團隊的50%左右,國際團隊開拓了市場,帶來了資金流。眼下,在整個光伏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力諾光伏剛剛從歐洲簽回一筆400兆瓦的訂單,這個訂單,相當於企業今明兩年的訂單量。
華光和力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企業對人才的倚重,但更多的民營企業依然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困境。
調查顯示,當前山東民營企業普遍受“用工難”問題困擾。“高級人才難引進,普通工人難留住”成為民營企業現實寫照。中高層管理和科技人才任職時間平均不到3年,頻繁的人員跳槽流動,也加重企業用工成本。
郭樹清與大學校長座談高教改革發展時曾表示,山東省現在其實最缺的不是資金、土地、勞動力,而是人才,這是山東省的戰略短板。后工業社會發展,要靠教育。大學生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強調德育是對的,做人有問題,不可能成為英才。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能做到這幾條就不錯了。教育要盡量和社會融合,要開門辦學。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是高教改革中心任務,以制度建設推進大學改革。
此外,在結束不久的全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上,郭樹清提出,要把民營企業人才工作納入全省人才工作總體規劃,加大對民營企業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支持職業技術院校和民營企業對接合作,共建高技能人才訂單式培養示范基地。
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栗甲還建議,政府應從頂層抓起,制定應用本科建設、轉型整體規劃,加快地方高校轉型改革,大力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轉化。
下一頁 |